亚里士多德快乐思想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的快乐思想交错于诸多文本之中,形态各异,有价值论的,有本质论的,有功能论的,快乐的本质和快乐所导向的生活一直是亚里士多德快乐思想的两端。在亚里士多德哲学视野中快乐一词的含义和它的历史演进及其历史渊源是以不同时期的文本为依据的,《修辞术》是成熟时期的本质论的快乐理论形态、《劝勉》和《欧德谟伦理学》是早期价值论的快乐思想、《尼各马可伦理学》表述了成熟时期的本质论和功能论的快乐思想,但《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定义是对抗性的。
  第一章“绪论”。交代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早期文本研究——《劝勉》、《欧德谟伦理学》中的快乐观念”。在相对早期的作品中,快乐是一种次级的善。在《劝勉》中,快乐的生活由智慧开启,智慧是快乐的前提。在《欧德谟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快乐的分层理论,但是分层理论的实质是最高价值是快乐的前提。
  第三章“晚期文本研究——《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快乐观念”。《尼各马可伦理学》试图完成的工作是重构快乐。重构工作分两方面:建立快乐的自然基础与效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七)建立起快乐的本质性要素(正常品质)和实现手段(实现活动),第十卷建立起快乐之功用效果,完善、加强实现活动。另外,本章对《尼各马可伦理学》所提出的快乐观念的局限与不足加以讨论。
  第四章“快乐的形式及定义——以《修辞术》为例”。《尼各马可伦理学》对快乐的定义依然是有失偏颇的,这种用力过猛来自亚里士多德对学院派的对抗,使得他在卷十用快乐的正面效用去定义快乐,但这种定义在实证层面会遭受反驳。而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力图通过一种“公共知识”(非专业式的,非精英式的知识)建立一个包容性的快乐慨念,这个包容型概念最大程度上吸取了《灵魂论》的成果——对于本性和灵魂的解读,并且修正了《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快乐定义的过强立场。
  第五章“快乐与生活”。本章试图阐述在实际环境中(包含着诸善的冲突环境中)诸善都是实践性的、手段性的。三种生活是三种快乐的交错而不是延伸,一方面,快乐经由欲望构成这种分离如何发生的动力学;另一方面,快乐经由理智也构成了这种分离状况不再合一的内在机理。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生命”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多有讨论的范畴,古代思想中不乏关于生命的来源、构成、发展、价值等方面的讨论,《淮南子》作为西汉初期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的集大成著作,对于“生命”亦有详细论述。本文即从“生命”着眼,从生命思想的基础——“道”论、生命之系统、生命之价值、生命之境界来探索《淮南子》的生命思想。  首先,《淮南子》一书不仅是一部集大成的学术著作,而且反映了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面对其现实生命状态的诉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研究延安时期科学技术运行模式,尤其以马克思主义STS的视角进行研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关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科技发展、马克思主义STS及科技发展模式的相关文献,并作述评。其次论述马克思主义STS的主要观点,包括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与自然、科学技术与
学位
“诚”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先秦儒家在对三代文明继承发展的基础上,结出了丰硕的思想果实,而“诚”的内涵也在诸子思想中更显丰富和深刻。孔子在谈论为学、修礼、养德等人伦事务中多次提及“诚”的思想,孟子心性思想的展开与“诚”也有着内在联系,荀子更是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而从内在超越的视角来看,“诚”还具有形而上学意义。“内在超越”是儒家哲学在对心性思想、天人关系的探究中产生的独特哲学视角。内在超越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