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二倍体冬枣(Ziziphus jujuba cv.Dongzao)和梨枣(Z.jujuba cv.Lizao)为试材,在诱导生成愈伤后,用秋水仙素对愈伤进行诱变,首次由愈伤途径获得了四倍体植株;以冬枣和辣椒枣(Z.jujuba cv.Lajiaozao)叶片为试材,在离体条件下诱导愈伤的形成,并利用浸泡和混培等方法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对诱变的四倍体和二倍体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的比较。此外,对组培条件下愈伤生成和诱变过程中出现的褐化现象进行了分析。 1.在田间大树截干条件下,干径、截口覆盖方式、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硝酸银浓度等对截口愈伤的形成影响很大,以截口茎粗在2.2cm~4.2cm,采用泥+黑袋为覆盖物,TDZ4.0mg/L和硝酸银2.0 mg/L处理截口效果最好,大约5d就有愈伤生成。 2 组织培养条件下,不同品种叶片愈伤组织形成需要的培养基种类、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不同,对于冬枣而言,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为TDZ 1.0mg/L;而对于辣椒枣而言,以WPM培养基,TDZ 0.5mg/L为宜。两个品种适宜的培养条件是25~34℃,暗培养14d。 3.大田条件下,愈伤的诱变效果因品种、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而不同,对于梨枣而言,0.05%秋水仙素处理24h效果最好,愈伤变异率达到13.3%;对于冬枣来说,0.05%秋水仙素处理18h效果最好,愈伤变异率达到6.7%。 4.组培条件下,诱变材料、诱变方法和诱变时间对愈伤的诱变效果不同。对于冬枣而言,用0.01%秋水仙素浸泡继代的叶片愈伤4d,变异率最高,达13.3%;混培法中,叶片预培养10d形成的愈伤,用0.004%的秋水仙素处理15d的变异率最高,达6.7%。 5.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对于冬枣叶片切割愈伤的增值效果不同,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mg/L的TDZ,效果最好。 6.在大田条件下,诱变得到的四倍体与其二倍体对照相比有许多不同,具体表现为叶片变厚、革质化加重,叶色变深,叶长、叶宽增大,叶形指数变小,叶缘锯齿增大、锯齿数目减少,且变异植株叶片全部表现多倍体特征;细胞学鉴定发现,梨枣和冬枣的染色体数均为2n=2x=24条,而变异株染色体数为2n=4x=48条,叶片气孔明显变大,气孔密度减小,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增多;以新生枣头茎尖或幼叶为试材,流氏细胞仪测定DNA含量表明,变异株中存在DNA含量加倍的细胞。 7.组培条件下,秋水仙素对愈伤的伤害作用表现为褐化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愈伤死亡。本试验通过在冬枣叶片愈伤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氧化剂或醌类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