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需要,我国城市中大多分布有人防地道,因其开采年代久远,加之无序开采,又是隐蔽工程,相应分布的具体位置不详,严重制约着人防地道附近地表的工程建设。因此,加强城市人防地道的勘察评价工作,并对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期采取合理可靠的治理措施,做到既保证上部建筑的安全、又不毁坏原有地下工程,很具现实意义。 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对类似于人防地道的浅埋地下洞室勘察及围岩稳定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新疆乌鲁木齐“世纪花苑”三期工程人防地道为研究实例,根据其分布的现状及特点,采用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即工程测绘、工程物探和最终的钻探验证。首先通过对可进入人防地道的工程测绘,在总体掌握其总体展布的基础上,然后选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部分未知或已坍塌的人防地道作进一步校核和探测,最后通过钻探加以验证,进一步对人防地道作更精确、合理的定位。在全面掌握建筑物地下人防地道分布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地质模型对人防地道围岩稳定性及破坏机制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具体利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分析程序FLAC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围岩在考虑上部荷载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破坏分布状况及发展规律,从而得出破坏机制,然后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人防地道顶板最大安全荷载的影响及相关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了能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下顶板最大安全荷载的预测方程,并对拟合得出的预测方程作了三种统计检验。所得的预测方程不仅为人防地道围岩稳定性提出了快速评价的方法,而且针对具体工程条件是否对洞室顶板围岩进行加固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