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禾谷镰刀菌是引起赤霉病的致病菌。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襄麦76、扬麦158和郑麦9023为实验材料,采用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靶向赤霉菌基因RNAi片段,与抗病相关基因如抗体融合蛋白、抗菌肽等及调控原件的最小表达框(不含载体骨架序列)一起,共转化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经分化筛选及PCR鉴定获得转不同基因组合的小麦材料49份;选择部分繁殖加代的高世代转
【基金项目】
:
抗赤霉病转基因小麦新品系培育专项(2016ZX08002001-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禾谷镰刀菌是引起赤霉病的致病菌。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襄麦76、扬麦158和郑麦9023为实验材料,采用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靶向赤霉菌基因RNAi片段,与抗病相关基因如抗体融合蛋白、抗菌肽等及调控原件的最小表达框(不含载体骨架序列)一起,共转化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经分化筛选及PCR鉴定获得转不同基因组合的小麦材料49份;选择部分繁殖加代的高世代转基因株系,单花接种赤霉病菌,鉴定其赤霉病抗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抗菌肽及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组合的RNAi片段小麦的筛选鉴定(1)将不同启动子(Cmps、Lem1和35S)调控的赤霉菌RNAi片段chs3b-As5*2共转化小麦品种(系)襄麦76、扬麦158的胚性愈伤组织,经PMI/甘露糖体系筛选,获得11株含chs3b-As5基因的阳性材料(编号ch A、ch C),均可以检测到目的基因chs3b-As5,目前处于T4代。(2)将赤霉菌RNAi片段Cmps-t-chs3b-PKC5-chs7-4-gls6-myoⅡ-14和抗体融合蛋白lem2-ech42-D2共转化扬麦158胚性愈伤组织,共获得3株阳性材料,这3株材料均含有RNAi片段和融合蛋白基因,目前处于T4代。(3)将RNAi片段d35s N-CYP51和抗菌肽[cmps-D4e-Ocs]-[ubi-Opt-Nos]-[lem1-AFP-Mas]共转化扬麦158,筛选获得7株阳性材料,其中6株含有筛选标记Pmi及抗菌肽,1株含有RNAi片段及抗菌肽,目前均处于T3代。(4)将RNAi片段Ubi N-As5-t RNA-As2c导入郑麦9023,共获得6棵阳性材料,筛选获得具有目的基因Ubi-As5而不含筛选标记基因的株系,目前处于T1代。(5)将抗菌肽相关基因组合的最小表达框Ubi-AFP2、[cmps-D4e-Ocs]-[ubi-Opt-Nos]-[lem1-AFP-Mas]与lem2-Ex Hvrip共转化郑麦9023,共获得16株阳性材料,其中有8株含有Pmi、Opt1、D4E以及Exhvrip 4个片段;其余8株只含Pmi和D4E,目前均处于T0代。(6)将RNAi片段Ubi N-Tri5AS-(R-intron)、Ubi N-Tri6AS-(R-intron)-t RNA-Tri10As-(PDK),共转化郑麦9023,筛选获得2株阳性材料,它们均含有Pmi和Tri10目的片段,目前处于T0代。2、转赤霉菌毒素降解基因小麦的筛选鉴定将脱毒相关基因的RNAi片段构建的最小表达框Ubi N-AKR13B2、Ubi N-PQQ-ADH,通过基因枪共转化郑麦9023,筛选获得4株阳性材料。其中2株可以鉴定到筛选标记基因Pmi、目的基因AKR13B2以及ADH-Nos;另外2株只能鉴定出目的基因ADH-Nos,目前处于T0代。3、本实验室已获得的高世代转基因材料的加代鉴定(1)转RNAi片段Chs3b-As5*2基因襄麦76小麦的繁殖与赤霉病抗性鉴定,编号分别为EA、XVII-E、3Ba,共计7个株系,选择其中的T3代XVII-E株系单花接种赤霉病菌的结果表明,其抗性显著高于未转化对照襄麦76。(2)转RNAi片段Gls基因襄麦76小麦的繁殖与赤霉病抗性鉴定。编号为SC株系1个,取T3代材料单花接种鉴定赤霉病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抗性显著高于襄麦76,该株系在T4代纯合。(3)转micro RNA基因8m R7株系的加代鉴定,其中7A2株系的受体材料是襄麦76,8A株系、11A2株系和11A3株系的转化受体是扬麦158,这四个株系分别进行了两个世代的加代鉴定。其中7A2株系在T5代纯合,8A株系在T5代阳性率为97%,11A2和11A3株系在T3代还处于分离世代。
其他文献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水果,其果肉洁白晶莹、营养丰富,具有补脾养颜等功效,在民间和传统中医中多用于治疗或改善血气不足、失眠健忘、贫血、脾虚泄泻等症状,但其功能成分的确定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荔枝果肉含有丰富的活性多糖,具有显著的肠道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为一种大分子物质,难以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生理功效的发挥需要借助机体胃肠道系统的消
本文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树莓营养成分及出汁率,并以八到九成熟的树莓为原料,研究了果胶酶对树莓出汁率的影响及树莓澄清果汁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储藏稳定性进行评价。利用树莓酶解后的果渣副产物,研究了树莓果渣果酱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储藏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成熟度树莓营养成分分析通过比较两种成熟度(六到七成熟和八到九成熟)的树莓营养成分含量,发现除水分和果胶含量外,八到九成熟树莓的总糖、总酸、蛋白
一、教学设计分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是经济史课程的最后一课,本课内容主要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历程、利弊等,涉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坎坷之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内容,与第二、三、四、六、七单元的相关课程紧密相连,知识脉络清晰,体现中外关联、贯通古今、整合统领的特点。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木犀科木犀属的树种,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因其优美的树型和独特的香味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中。根据桂花的分类标准-花期与花色的差异,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和丹桂四个不同的品种群,其中丹桂颜色最深呈橙色-橙红色,银桂颜色最浅呈白色-白黄色。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桂花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会影响桂花花瓣的着色,但对于桂花花瓣成色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是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量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相比,i PSC来源于体细胞不受限于伦理限制,能够自我更新和维持未分化状态,具有体内和体外分化成三胚层的能力,还可以减少免疫排斥和生物安全问题,这些特性为再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具有一定的自交不亲和性。油茶花多果少,座果率低,产量低是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选择出成果率高的油茶品种授粉配置组合,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鄂油81号’和‘鄂油102号’5个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品种鉴别、开花物候、花粉特性及授粉结实性研究,以便为油茶授粉品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品种
维管组织在植物的各个组织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运输、机械支持和形态发育等相关功能;在木本植物中,维管组织的生长促进植物茎干的伸长和加粗,为木材的材质提供支持。随着杨树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参与木本植物维管组织生长相关的基因;在转录组数据分析的深入,大家逐渐了解了一些非编码RNA在维管发育中的作用。NAT作为一类非编码RNA在植物中的作用也渐渐被人们所重视,NAT在自然界中广
鲤疱疹病毒Ⅱ(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给我国鲫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研究提示CyHV-2可形成潜伏感染,但缺乏实验验证,也未见CyHV-2潜伏感染靶器官及其潜伏形式相关的研究。本研究以人工感染的方式,验证了CyHV-2在急性感染之后可形成潜伏感染,在温度应激条件下可从潜伏转为激活状态,并推测脑为CyHV-2潜伏靶组织之一。进而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CyHV
莲(Nelumbo nucifera)又称“芙蕖”、“凌波仙子”,以其各异多姿的花型和丰富的花色而具有极高观赏性。类黄酮类化合物是大多数物种呈色的主要影响色素。已有学者对红色莲花的花色形成原因进行过较深入的探讨,而黄色莲花的花色形成原因却一直未能给出明确的指导方向。本研究拟通过对黄白两种花色的莲进行类黄酮代谢途径中的差异代谢物及相关差异基因的对比分析,阐述黄白两种花色在类黄酮代谢途径上的差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