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农业公园的产村景协同发展规划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nking34875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我国作为陆地面积2/3均为山地的大国,近郊山村耕地不断受到侵蚀;远郊山村因复杂的立地条件,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困难或受城乡二元对立山区耕地撂荒和山村空心化现象严重,造成了山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落后于平原地区,客观上这也是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都是山地的原因,故探索山地乡村可持续发展转型途径尤显紧迫。论文立足于农业公园作为山地乡村高质量转型创新模式之一,它对山村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乡村农业生产示范、乡村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和乡村业态丰富、乡村文化传承、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尝试探索“山地农业公园”的规划模式,以促进山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农业公园发展演进历程与基础理论的梳理,归纳了我国农业公园具有生态性、生产性、生活性、旅游性、整合性等特征。并从我国已规划建设的农业公园中,选取山地与平原农业公园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找寻山地农业公园的特殊性,发现山地农业公园具有多样融合的生态景观体系、以及多元立体的农林生产体系、多点分散的旅游景区景点等限制与优势,进而通过山地乡村资源、村落、产业等禀赋分析,提出山地农业公园产村景协同发展规划策略,即“产景协同——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打造山地特色生态农林产区”“产村协同——以社区发展为核心,营造小而特的产村融合社区”“统筹发展——以旅游发展为触媒,建构文旅农产业融合式景区”。并以通过“川红故里”农业公园规划为实践,并基于项目特征与问题的识别,提出山地农业公园产村景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山地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中国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其承载的文化和物质内容是当下维系乡村情感、乡村振兴的重要“基因库”。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复兴战略下,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及其保护发展迫在眉睫。同时,目前贵州黎平县的传统村落研究集中在单个典型村落或特定建筑层面,以物质空间的静态特征研究为主,缺乏由单个到整体、由物质到内涵、由空间到时空联动的深入研究。因此,需要以新视角、新思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位调度形成了30 m高程的水位消落带,使得该区域内的岩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劣化,对岸坡整体稳定性造成影响。另外库区蓄水后微小地震次数显著增加,微小地震动力作用对岸坡长期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库区消落带岩体劣化条件下边坡静(动)力失稳机制及稳定性控制研究(41972266)”,以三峡库区巫山段消落带顺层岩质边坡为背景,研究其在多次微小地震下的稳定性,并
燃料电池效率高、无污染,是电动汽车的理想能源,但其动态响应较慢,功率特性较软,需将其与蓄电池或超级电容等新型储能设备相结合,组成复合储能燃料电池系统。目前,最具前景的复合储能燃料电池系统是由燃料电池、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三能量源系统。这种混合系统能充分发挥各部件优势,但同时会增加系统控制难度。另外较短的能量源寿命及高昂的系统生产成本是阻止其商业化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三能量源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
能源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突出,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逐渐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风机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会造成尾流风速下降和湍流度升高,为了充分利用风电场的空间,下游风机不可避免会处于上游风机的尾流区域,造成风电场的发电功率损失和风机疲劳损伤。因此对多风机尾流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行风电场的布局优化是降低风电场尾流效应的前期最有效方
全球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侵蚀着地域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各地“历史文化厚土”和“城乡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重城市化建设轻人文建设,使得城市景观特色缺失。为了避免城镇化浪潮中“去历史、去文化”现象和“文化肤浅、文化趋同”等问题,如何通过景观展示地域文化,提升城市景观内涵、彰显城市特色、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理念转型背景下,景观的文化价值日益凸显,通过地
仿生设计对于实现汽车轻量化具有很大潜力,仿蜂窝结构因其性能优良在汽车中应用增多。但采用普通铸造技术生产该类结构件时存在缩孔缩松缺陷,而采用切削加工方法时材料利用率较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论文提出采用冲锻成形工艺整体制造仿蜂窝薄壁结构。目前,关于仿蜂窝结构冲锻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模腔过程、变形体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缺陷的形成等尚未探明,对此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仿蜂窝结构冲锻成形过程中力学分
随着能源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汽车的排放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汽车轻量化能够显著降低汽车的排放污染,减小能源的损耗,因此汽车轻量化逐渐进入各大汽车公司的视野。重型商用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运输量已经占据了国内货运量的60%以上,其本身体积大、材料应用单一,质量也比较大,因此重型商用车轻量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近年来,计算机仿真设计分析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商用车设计领域,
住宅建筑空调能耗逐年攀升,迫使降低住宅建筑空调能耗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降低空调能耗的前提是需要充分了解空调能耗的特征,然而由于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建筑形式、设备形式等的差异导致住宅建筑空调能耗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探究不同设备形式能耗影响因素,量化空调能耗的特征对于指导住宅节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室外气象条件、室内用能行为、供暖空调设备以及围护结构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空
智能汽车的交通信号灯识别系统是其环境感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信号灯识别方法的研究面临三大挑战:(1)场景内容复杂,环境条件多变导致信号灯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降低;(2)信号灯识别缺乏语义信息,无法为车辆下一步控制提供信息;(3)识别准确性和实时性难以同时兼顾,无法适应实际工程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检测、聚合特征通道跟踪和车道级高精度定位的交通信号灯识别系统;搭建了基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各种车辆主动安全系统逐渐兴起,它们能让车辆适应各种行驶状态和道路环境以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现有的车辆主动安全系统主要针对车轮制动防抱死、驱动防滑转、横摆稳定性和侧倾稳定性中的某一项进行单独控制,或者其中两项进行简单的集成控制,不能同时满足各项主动安全性能需求。比如在转弯制动工况下,质心较高、轮距较窄的车辆将会同时面临车轮抱死、侧滑和侧翻的风险。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