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可以引起水稻上的重要病害—稻瘟病。了解M. grisea的致病分子机理不仅对防治稻瘟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它作为一个理想的研究体系对了解其他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也有重要的意义。分离和鉴定稻瘟病菌的致病相关基因,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DNA插入突变是标记、分离功能基因的有效途径之一,ATMT是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一个的新的技术,具有转化效率高、成本低,操作方便和重复性好多重优点。 我们在构建了二个含有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双元载体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稻瘟病菌转化,转化效率达每10~6个分生孢子>300个转化子,并得到了4000多个转化子。通过继代培养和PCR检测,证明插入到稻瘟病菌基因组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可稳定遗传。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大约有2/3转化子的T-DNA插入是单拷贝的。用大麦叶片离体接种的方法快速测定部分稻瘟病菌转化子的致病性,发现一个致病缺陷突变体:Al-412。该突变体不能侵入水稻叶片及擦伤的大麦或水稻叶片,说明Al-412突变体在寄主组织中扩展进程被阻断。进一步的表型分析,发现Al-412突变体的产孢量显著下降,仅为野生菌株的7%,在疏水表面不能形成附着胞,部分分生孢子萌发的速度也略有延迟。Southern杂交显示Al-412基因组中T-DNA插入是单拷贝的。上述结果表明,Al-412突变体表型的改变可能是由于T-DNA插入而使某一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失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