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俚语是一种很复杂的语言现象。一般词典给俚语下的定义大体是俚语为高度口语化的极不规范的语体,有新词、新词义和某些修辞格构成,具有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尖刻幽默等特点。H.L.Mencken(1936)认为“俚语的本质在于分布广泛却又处于公认的语言标准范畴之外”。俚语的非规范性构成了它的上限,使它区别于社会承认的标准的语体和书面语体;俚语分布的广泛性构成它的下限,使它区别于行话、切口、隐语等仅限于某些社会集团内部使用的语言变体。这两个最基本的属性确定了俚语在整个美国英语体系中的地位,而它的使用也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和语域、语体差异等言语交际规律 俚语这种美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早就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大约在十八世纪中期,俚语就被认为是广泛分布的极不规范的亚文化言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冯建,1987/1990;郑立信,1988)也开始对美国俚语的研究产生兴趣,为我们对俚语的了解做出了一定贡献。这些已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三个领域:修辞、语义和词典编纂。这几种研究方法分别从修辞、语义和社会心理的角度论述了美国俚语的意义、产生的原因、分类的原则及构成方法,而对其产生和使用的社会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重视的不够,因此他们很难对美国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对人类交际的影响,以及其使用与使用者、主题、媒介、交际场合的相互关系做出合理的阐释 大量研究证明,语言和语言使用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之中,离开了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文化语境和交际语境,就不可能对语言现象做出全面、深刻的论述。基于此,本文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探讨美国俚语的产生、使用和历时变化、共时研究以及俚语对交际的影响。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文化理论对语言规范和社会规范的相关性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其实践意义在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用于跨文化交际以减少交际失误,避免误解,还 内容摘要v 一 可将有关知识纳入外语教学以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简介。本章对俚语的起源、发展以及收集研究进行了概述,并简要 回顾了对俚语的三种主要研究方法:修辞、语义和词典编纂。基于三种方法的不 足,提出本文的观点,美国俚语应该在其产生和使用的社会语境和交际语境中进 行研究 第二章对俚语本身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俚语的定义。然后通过与标准语 体、口语体、方言以及行话、黑话、隐语进行对比进一步界定了俚语在美语中的 地位。最后总结了深受美国社会文化影响的美国俚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第三章首先简单叙述了现代语言学家语言的社会性观点,以此为理论基础对 产生俚语的亚文化群进行归类分析,并对美国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生成机 制以及历时变化和共时分布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美国俚语的产生和变化是语言 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四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韩宁德(1968/1986)的“语域(register)”概念,以 此为理论基础在交际语境(conununicative context)层次上探讨美国俚语的使用 和交际语境各要素(使用者、场合、媒介和主题)的相互关系,并对美国人喜欢 使用俚语的原因作进一步探讨。美国俚语具有三种社会功能,而这些功能正是美 国俚语对人类交际影响的结果。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本文的重点 第五章首先阐述了何林·贝克门949)的语言态度观(language attitudes厂 以此为理论基础对美国人如何看待俚语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全文并讨论美国俚语 的使用及蕴涵于其中的文化价值观可用于跨文化交际,以期减少误解。还可将有 关知识纳入外语教学以提高我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增强其跨文化交际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