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学生的荣耻观念不一,判断标准参差不齐,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耻感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本文以桂林市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当前大学生的耻感现状做了初步分析和了解,指明了耻感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培育路径进行探索。第一部分,对大学生耻感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厘清和界定。笔者首先探索了不同学科领域对于耻感的界定,分别从精神病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和伦理学角度对耻感的内涵进行分类概括和归纳。接下来笔者对耻感教育的概念做了界定,探析了耻感教育的目的。第二部分,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这一部分为下文分析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对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笔者通过对桂林市五所学校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和掌握了当代大学生耻感教育的现实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耻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一致,即思想上赞成荣耻观念,而实际行为中却不能很好遵循这一原则;另一方面大学生中存在耻感淡化和缺失的情况,一些大学生对耻辱现象持冷漠态度。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从大学生自身、传统文化、高校、社会道德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原因。第四部分,笔者对大学生耻感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析,这也是本文的落脚点所在。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笔者认为应从认知、情感、行为角度全方位狠抓落实耻感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应深化耻感理念,加强师德教育,还要注重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社会大环境来说,要充分利用传统耻感文化的优势,引领耻感教育新风尚,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健全社会机制,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