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们对儿童获得假装理解能力的年龄以及对实验范式的争议颇多,并且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不同民族儿童假装理解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Lillard的实验范式对267名3~9岁汉族和藏族儿童进行了测试,用自制的儿童信息调查表对这部分儿童的一些基本的家庭及社会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用自行设计的训练对儿童进行了训练。得出了以下结论: 1.3-9岁中国儿童在假装叙述问题和假装想法问题中的通过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假装叙述问题的通过率高于假装想法。 2.家长的职业因素、家长的学历因素、家长与儿童的接触方式因素、儿童与家长的语言交流因素以及儿童通常的玩耍伙伴因素对儿童成绩的影响很显著。其中家长的学历越高、职业越稳定、与儿童接触方式越平等,儿童与家长的交流越充分,儿童在假装理解任务上的成绩越优异。经常与比自己大的朋友玩耍的儿童的成绩更好。该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以前提出的引导性社会交往理论。 3.假装叙述问题中,藏族儿童3岁时的表现就非常好了,并且一直远远优于汉族儿童的表现,汉族儿童在8岁时才基本具备该能力。而假装想法问题中,汉族儿童的表现要略高于藏族儿童的表现,汉族儿童在8岁时具备该能力,藏族儿童要比汉族儿童滞后一年左右。 4.在假装叙述问题中,我们的训练对汉族儿童有效,使汉族儿童的表现在9岁时达到与藏族儿童一致的水平。在假装想法问题中,我们的训练的确使儿童在假装理解能力任务中的成绩都有所提高,且7岁组的成绩优于3岁组的。因此因为没有真正听懂实验者的指导语或者是因为并没有真正掌握指导语中涉及到的一些词语的真正涵义也是导致儿童成绩低下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