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古代筝乐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筝乐是一种艺术,但同时也是一种时空中文化意蕴的生动体现,筝乐文化研究构成了中国音乐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筝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汉魏六朝筝乐文化研究从时间上看跨度较大,但从历史发展环环相扣的角度考虑,汉魏六朝时期从相和歌到清商乐,筝始终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适应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需要,汉魏六朝筝乐文化具有过渡性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筝乐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筝乐是一种艺术,但同时也是一种时空中文化意蕴的生动体现,筝乐文化研究构成了中国音乐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筝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汉魏六朝筝乐文化研究从时间上看跨度较大,但从历史发展环环相扣的角度考虑,汉魏六朝时期从相和歌到清商乐,筝始终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适应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需要,汉魏六朝筝乐文化具有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故应整体进行研究。借鉴我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理论视野,汉魏六朝筝乐文化研究立足于文献学,并采用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广泛吸取音乐考古学、音乐社会学和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供参考借鉴。在古代筝乐史研究鲜有乐谱传世的情况下,笔者试图打破“哑巴”筝乐史的局限,尽量找寻乐谱,与文献记载相互照映,兼顾了可视性和可听性,结合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紧扣阶段性特点对中国古代筝乐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概述,第二和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汉魏六朝时期筝乐文化的发展,第四部分关注汉魏六朝时期筝乐文化发展对后世筝乐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意旨通过对相关文献史料、文学作品的研读与分析,梳理汉魏六朝时期筝乐文化的发展情况及沿革演变。汉魏六朝筝乐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知古鉴今,方能清晰地看到古筝艺术在当下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筝乐及其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思考筝乐传统与现代的转型,切合实际展望古筝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百年来,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用信仰铸就了一座又一座指引前进的精神灯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革命年代:在信仰的指引下,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国革命历史上,
通海彝族五山腔是“滇南彝族四大声腔”之一,是由彝族尼苏支系“三道红”分支融合汉族文化而创造的一类大型声乐套曲,兼具高亢嘹亮、响遏行云和细腻婉转、曲调悠扬两种风格特点,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人文价值,同时也是了解彝族尼苏支系“三道红”分支相关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冲击给这项彝族文化瑰宝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使其传承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通海彝族五山腔处于
<正>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年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能源电力领域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不断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电力市场机制、运行机制、价格机制,
瓦猫,是一种常见于云南部分地区农村房屋门楣或屋顶正脊上的镇宅物,主要分布于云南的昆明、曲靖、楚雄、玉溪、文山、大理、丽江等地,因受不同地域人文环境和宗教礼仪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作为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是云南建筑结构改变“活”的见证者。瓦猫文化作为云南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建筑结构的改变,云南传统瓦猫赖以生存的空间骤减,
传统婚俗音乐文化是云南小凉山彝族人民音乐文化中一项独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音乐物象,是云南小凉山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生活中创造、传承而来的独特艺术形态。作为其民族活态文化的符号,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释放。无论是对婚姻的祝福与期盼,还是对社会生活其他内容的揭示,云南小凉山彝族的传统婚俗音乐文化无不体现着其民众对生产生活、人生情境的真情表达,无不保留和延续着本民族的民俗、历史、宗教等文化。
19世纪40年代初期,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作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歌曲《当我入梦》,该艺术歌曲的歌词为法国著名诗人雨果创作的诗歌。作品的内容塑造了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无限痛苦与压抑的主人公对爱情独有的渴望。该曲情感起伏较大,对歌者自身的演唱功底有着较大的考验。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艺术歌曲《当我入梦》进行分析。通过第一部分对作曲家李斯特及其音乐创作特征进行研究,概述了艺术歌曲《当我入梦》的创作
俄罗斯“强力集团”是19世纪民族乐派中具有广泛历史影响力的音乐团体,该音乐团体的产生与俄罗斯独特的社会文化艺术环境密不可分。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从它的历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起源于东欧的斯拉夫人,其后东正教从拜占庭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这样多民族的融入使得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从俄罗斯的音乐史来看,17世纪末在文化艺术上表现出了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的哈尼族碧约支系是墨江县聚居人口最多的支系,主要集中分布在墨江县联珠镇、泗南江乡、通关镇等地,其中联珠镇所聚居人口最多,也是碧约人传统文化生态较为浓厚的哈尼村寨聚居地。作为碧约支系特有的口头传统音乐形式——“腊哒”,是音乐人类学在场景化的语境中研究“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更好的观察分析特定人群通过音乐口传相授的方式是如何记忆本族文化的载体。为此,本研究以墨江
当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公共管道能否满足社会的要求,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电力、热力工业都是自己开挖管道,或是在空中架设电线,这不仅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这一情况,论文首先从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入手,对研究内容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研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内容,并对研究工作所基于的相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