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沉降对沐川县几种林分土壤氮素组分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氮沉降的增加可能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并影响森林的氮循环。大气氮沉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土壤中的氮素既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也在碳—气候—氮的相互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林(以下简称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后形成的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沉降对四种林分土壤氮素组分的影响。模拟氮沉降试验包括4个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kg N·hm-2·a-1),低氮(LN,50 kg N·hm-2·a-1),中氮(MN,100 kg N·hm-2·a-1)口高氮(HN,150 kg号N·hm-2·a-1)。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林分(天然林、柳杉林、檫木林、水杉林)在相同氮沉降水平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全氮、颗粒有机氮、活性有机氮、富里酸氮、胡敏酸氮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 cm>10~20 cm>20~30 cm>30~40cm)。(2)氮沉降提高了天然林、檫木林、柳杉林、水杉林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HN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增加作用最强,不同林分土壤硝态氮含量在LN、MN、HN处理下的增加范围:天然林为8.02~40.05%,檫木林为7.70~41.55%,水杉林为7.24~41.94%,柳杉林为9.98~36.80%。土壤铵态氮含量在LN、MN、HN处理下的增加范围:天然林为16.54~54.69%,檫木林为16.10~50.33%,水杉林为15.67~55.76%,柳杉林为14.20~42.07%。总体来说氮沉降提高了无机氮含量和土壤氮素的有效性。(3)氮沉降对天然林、檫木林、柳杉林、水杉林的不同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4)氮沉降对天然林、檫木林、柳杉林、水杉林的不同土层土壤颗粒有机氮(PO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与CK处理相比,氮沉降有促进土壤PON含量增加的趋势。(5)氮沉降明显提高了天然林、檫木林、柳杉林不同土层土壤活性有机氮的含量,而水杉林中氮沉降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总的来说,LN处理对四种林分土壤活性有机氮无显著影响,MN处理显著增加了天然林和檫木林各土层及柳杉林0~10 cm和水杉林0~1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氮含量;天然林MN、HN处理增加范围为7.76~22.04%,柳杉林和檫木林MN处理增加范围为6.47-13.10%、8.99~20.11%,HN只显著增加了天然林土壤活性有机氮含量,对其他林分无显著影响。随着土层加深,氮沉降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的影响越小(6)氮沉降对天然林、檫木林、柳杉林、水杉林不同土层土壤富里酸氮和胡敏酸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在各个土层,与CK处理相比,氮沉降有增加土壤富里酸氮和胡敏酸氮含量的趋势。(7)不同林分LN处理、MN处理、HN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天然林最高,柳杉林最低;铵态氮、硝态氮、颗粒有机氮、活性有机氮、胡敏酸氮及富里酸氮均表现为天然林>檫木林>水杉林>柳杉林,说明天然林人工更新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颗粒有机氮、活性有机氮、富里酸氮、胡敏酸氮含量明显下降。
其他文献
一、幼儿教育中运用游戏存在的不足  (一)游戏教学方面的意识仍需加强  目前,幼儿园基本上都按照中小学教学来实施教育,在課程设计方面显得不够灵活,针对幼儿而言,吸引力仍然不够。部分幼儿园将游戏与教学进行分离,没有充分认识到游戏教学具有的优势与作用。这使得幼儿园的教学偏于枯燥及乏味,幼儿学习的兴趣无法被激发。尽管部分幼儿园已经将游戏列入课堂教学里面,然而,仅仅当作是辅助性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让幼儿
期刊
策划人语  当今的世界人口正步步逼近70亿大关。这个数字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紧迫感。而首当其冲的是随之而来的垃圾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还城市居民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值得欣喜的是。北京作为拥有17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2008年北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这一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72万吨,日产生量1.84万吨,全市垃圾经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三种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当代教育问题尤其是幼儿学前教育开始得到关注。人才是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支柱,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不断研究,重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学生开始学习的基础,幼儿正处于思维成长阶段,自身的学习、模仿以及思维的创造能力都很强,正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的时候,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一步。目前幼儿学前教育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解决,为幼儿学前教育提供
期刊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外文化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以学生为主,通过校园空间进行展示并动员全校参与并以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建设。通常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并以语文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校园文化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的方式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之后就围绕这个中心,进行集体阅读,最终达成共识。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群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的原则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也属于多文本的教学。从一篇文章
期刊
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且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结构调控作为森林经营的主要措施,是影响
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文章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微课教学意义进行阐述,对应用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对生物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主要途径。将微课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可以集中分散的知识点,使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意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全方位实施,核心素养成了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形成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实践引导。  基于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