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少先队员”是一个众人皆知的称谓,在全员入队的政策下,它几乎是我国小学生人人都要经历的一种社会角色。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拥有少先队员身份,承担起少先队员的角色,是小学生在学校中体验政治生活的开始,是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而少先队组织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政治社会化的平台,在这样的一个与同伴互动的团体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承担自己的职责,从亲身经历中明白做事的态度,做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体现着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奉献社会的精神,成为开启学生信仰教育的先导。然而当下,我们发现,在全童入队背景下,我国少先队员角色认同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国内学者关于少先队角色认同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少先队辅导员的角色认同和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探讨,对于少先队员本身的角色认同研究却寥寥无几。那么少先队员角色认同究竟发展到何种程度?少先队员角色认同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够提升少先队员的角色认同?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少先队辅导员的视角出发,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法、以及观察法和文献法等多种方法,从两个维度对全童入队背景下F小学少先队员角色认同的基本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客观了解全童入队背景下少先队员的角色认同现状。首先,笔者从纵向维度出发,根据少先队员的不同年级,将少先队员角色认同划分为发展期、冲突期、平静期,并归纳每个时期的角色认同发展特点;其次,笔者从横向维度出发,进一步将少先队员角色认同细化为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行为三个维度,对“少先队员角色认同”进行深入剖析。紧接着,笔者总结了全童入队背景下少先队员角色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出发,分析少先队员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少先队员角色认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并且原因较为复杂,例如:少先队员自身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欠缺;学校对少先队工作不够重视、少先队入队教育形式化,少先队仪式的固化、干部轮换机制不完善、家庭教育对少先队工作支持不够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若干对策,从少先队员本身出发,要协助少先队员获得准确的角色定位、引导少先队员进行自我管理,保证良好的同伴关系;从外部因素出发,要确立有效的少先队轮换机制和评估方法;保障少先队仪式的完整性,提升少先队员光荣感;学校提高重视,保障少先活动的有效时间等等。通过研究得出:首先,从少先队员角色认同的发展期到平静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其次,少先队员的角色认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受到少先队员本身的影响,又受到外部诸多因素的牵制,因而少先队员角色认同的发展需要一个良性循环的合力;最后,当下少先队员角色认同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还留有很对的研究空白,需要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