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光不仅是植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还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控植物从萌发到开花的整个发育进程。波长在280-315 nm的紫外光B波段(UV-B)光可以诱导植物进行光形态建成,并且提升植物对UV-B光胁迫的适应能力。UV RESISTANCE LOCUS 8(UVR8)作为拟南芥的UV-B光受体,可以感知UV-B光并起始光信号转导。接收到UV-B后,光受体 UV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光不仅是植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还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控植物从萌发到开花的整个发育进程。波长在280-315 nm的紫外光B波段(UV-B)光可以诱导植物进行光形态建成,并且提升植物对UV-B光胁迫的适应能力。UV RESISTANCE LOCUS 8(UVR8)作为拟南芥的UV-B光受体,可以感知UV-B光并起始光信号转导。接收到UV-B后,光受体 UVR8 由二聚体转化为单体并迅速与 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COP1)相互作用,并且在细胞核中积累,起始UV-B光信号转导。但目前UVR8在蛋白水平上是否受到调节仍不清楚。本论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我们使用YFP-UVR8/uvr8-6转移至+UV-B光下处理0、6与24 h,通过荧光观察我们发现下胚轴与根中的UVR8在UV-B光照射6 h后明显减少。之后我们通过施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证明了 UV-B诱导下胚轴与根中UVR8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进行降解。在实验室前期筛选的UVR8体内结合蛋白中,我们找到E3泛素连接酶的核心组分ARABIDOPSIS SKP1 HOMOLOGUE 1(SKP1/ASK1)蛋白,并利用酵母双杂交、体外免疫共沉淀等方法证明其与UVR8单体相互作用。当ASK1与CULLIN(CUL1)过表达时,植物体内UVR8含量明显降低。而当CUL1突变后,UVR8蛋白水平保持稳定。这些结果表明长时间的UV-B光照射可以特异性调控不同组织中光受体UVR8的蛋白稳定性,且ASK1与CUL1参与其中。为了进一步研究UVR8蛋白降解的生物学意义,我们将-UV-B光下的幼苗转移至+UV-B光条件下生长24 h,我们发现在ASK1、CUL1过表达材料中,UV-B光对下胚轴伸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进一步我们检测了 UV-B光响应基因的表达,发现在当CUL1突变后,UV-B光响应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这表明ASK1与CUL1通过降解UVR8的方式调控UV-B光形态建成。总之,本文阐明了 UV-B光影响光受体UVR8活性的新机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植物对UV-B光的响应。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干眼(Dry Eye Disease,DED)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其主要表现为泪膜失去稳态平衡,并可能伴随着视疲劳、角膜炎症等不同程度的症状。目前存在多种干眼诊断技术,其中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因其精度高、成本低、结构简单、对噪声敏感度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干眼疾患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本研究围绕干眼核心机制中泪膜稳定性的评估。依托角膜地形图系统,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特
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carbazoles,PHCs)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性以及类二恶英毒性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近年来,PHCs在土壤、沉积物、生物体、大气等不向环境介质中频繁被检出,且部分地区PHCs浓度较高,具有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目前,关于PHCs的研究多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地区,我国境内特别是近海区域关于PHCs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PHCs为目标物,调查了其在中
组蛋白修饰在生物体内非常重要,它在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上和许多染色质事件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本实验室的环境下,我们热切关注组蛋白修饰与转录相伴事件的联系,在组蛋白修饰mapping图中发现,H3K79me在基因body区分布广泛,但是其作用还不清楚。在实验室的前期探索中,我们发现H3K79me与转录偶联修复(TCR)的调控有关。TCR依赖转录延伸中的Pol Ⅱ,Pol Ⅱ遇到DNA损伤被阻滞,CSB/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种能够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毒性蛋白,同物种RIPs的多态性丰富并且活性具有差异。三角梅RIPs具有高DNA酶活性,且非特异性毒性低,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研究仅围绕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缺少对三角梅RIPs多态性的系统研究,多态性是否会产生活性差异值得探索。此外,寻找新的亚型有利于解决已知亚型
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所引起的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倍受关注,有关CO2的研究也已成为热门议题。红树林湿地拥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其CO2通量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是福建省唯一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红树植物优势群落是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混生群落和白骨壤(Av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作在高温、高转速、大热流的恶劣环境下,承受剧烈的热冲击,容易造成叶片热疲劳失效,如烧蚀、开裂、叶尖间隙气流的泄露,使发动机产生故障。测取涡轮叶片表面热流可用于评估涡轮叶片的换热能力,为优化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结构设计提供重要数据,实现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提高航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为解决传统块体式热流传感器难以满足涡轮叶片热流测试需求的难题,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I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并发症,因影响人数众多而在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与肝纤维化逆转这一阶段密切相关,而当前围绕抗肝纤维化所做的创新药物研发工作并不多见。类黄酮化合物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但其作为药物却有水溶性差、细胞毒性大等缺点,不利于后续开发。本文以黄酮母体结构为先导,通过药代动学、生物电子等排体等多种合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效应”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投放在南海的两台BGC-Argo浮标观测数据,评估了两种典型初级生产力反演算法(VGPM、CbPM)在南海的适用性,然后对南海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输出效率及其相关参数进行生地化特征分析。首先,本文评估得出南海BGC-Argo浮标估算初级生产力的最优算法。VGPM在夏季低值区比实测值高5.3%,在秋冬季节高值区比实测值低5
背景:抑郁症是目前严重困扰人类的一大疾病,大多数抗抑郁药疗效较差,副作用大,寻求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治疗抑郁症是非常必要的。十三鬼穴是历代针灸治疗神志病的经验效穴,现代研究也证实十三鬼穴对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有独特疗效,但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目的:观察十三鬼穴之“大陵”、“上星”对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五羟色胺神经递质(5-HT)、外侧缰核β-CaMKⅡ及一氧化氮和环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及国民生产等各个领域,其性能及状态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及可靠性。电涡流无损检测是一种通过判断工件表面感应涡流分布情况从而对工件安全系数进行评估的无损检测方法,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无损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涡流检测技术中,激励线圈的结构参数与线圈的检测性能密切相关。竖直矩形探测线圈在工件中产生的涡流与线圈绕组方向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