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本为例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探讨。2012年10月11日,著名的诺贝尔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此,莫言成为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客观地说,各国译者对莫言作品的翻译对他此次获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莫言的文学作品运用天马行空的叙述手法、采用大量的陌生化处理、塑造了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同时,字里行间更是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莫言自己也表示:“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于是,对其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十分必要。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后来的译者带来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上的启发,而且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负载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已经超越了其语言本身,而包涵了该文化所特有的历史、社会、宗教、生态等多方面意义。所以,对于译者而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往往也是文学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关联----顺应理论是 Sperber与 Wilson的关联理论和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的结合。该理论以译者的认知过程为研究主体,是一个跨文化的理论框架。它把翻译看作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以及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也就是说,译者应该在阅读原文的过程当中,尽力在原文的认知语境中找到其最佳关联,并且在翻译成译入语的过程中,要在译文的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顺应。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原文文本中,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覆盖了社会习俗、饮食习惯、生态、宗教、礼仪等等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一而足。葛浩文作为一名资深译者,有着多年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特别是莫言作品的经验。他的翻译能够助力莫言作品被广大西方读者所接受,其翻译的方法一定具有可研究和可以借鉴之处。
其他文献
接受理论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并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的构建的重视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本文以接受理论为基础,以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研究以中美两国例行记者会中有关“朝核问题”的真实文本为语料(从2007年1月至6月,历时6个月),以Beebe等人(1990)的“拒绝”言语行为语义分类为框架,探究中美两国新闻发言人对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联系越来越密切。广告的目的是通过满足广告受众的心理诉求,来实现广告的宣传效果,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频繁接触的必然结果,语码转换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进行了多角度大量的研究,极大地深化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的英语教育和教学领域,文化教学的问题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并已经成为英语教育和教学的热点和目的之一。而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育和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
在美国当代剧作家中,托尼·库什纳堪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受观众、学术界和批评界好评的戏剧家。不仅其代表作《天使在美国:一部关于国家主题的同性恋幻想曲》上篇《千禧年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