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汉江流域支流码头集镇空间环境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exia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处三省交界处,长江支流汉江发源于此,自古便是古驿道所在地。陕南地区包括陆路交通及水陆交通的古驿道共六条,与汉江共同形成一个巨大的古代交通网。传统交通型集镇是交通网上的交汇点,码头集镇是水运网络上的重要节点,这些传统集镇的空间环境与河流和古道密切相关,从而逐渐形成了依赖于古代运输路线的商贸型集镇空间环境。但随着交通系统的转型,这些传统的交通型集镇逐渐衰落,码头集镇作为交通型集镇的类型之一亦不能独善其身。故本文从传统的航运路线入手,选择汉江的支流即丹江,金钱河和旬河两岸的码头集镇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航运背景和码头经济共同作用下的码头集镇空间环境特征,以龙驹寨镇为例对码头集镇进行保护和更新研究。绪论部分为的研究背景部分,交代了本文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目的及意义,对国内为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接下来为相关概念阐述、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相关案例分析,以此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陕南汉江支流航运路线的研究,确定研究范围为明清时期在航运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三条支流,即丹江,金钱河和旬河。由于航运业的繁荣带来了码头经济,从而产生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码头集镇,这一独特的传统交通型集镇空间。通过对三条支流两侧分布的大小码头集镇的实地调查,分别从集镇的选址、布局、码头空间环境、街巷空间环境及建筑空间环境这几个方面对码头集镇的整体环境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受交通系统转型的影响,陕南汉江流域支流码头集镇的空间环境如何保护和发展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本文的研究基础与案例分析,依据保护性原则,提出针对性策略,对龙驹寨镇进行更新设计,提出对于今后码头集镇空间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愿景。
其他文献
阐述了一种新型激光显示扫描系统的设计.根据光线反射定律,提出了采用多面转镜和二次反射面相互配合来实现光束在屏上线性扫描的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避免使用传统激光电
数家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项目建设,已成为目前建筑领域一种较好的建设方式。
金塘大桥60m箱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水化作用下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度、梯度差等关键问题,介绍了混凝土浇筑后箱梁的温度场、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及控制措施。
在铁路桥梁中对桁梁挠度的限制可以改善线路的运行质量,同时也会使高强度钢材的使用受到限制。如果在限制挠度的同时,再把桁梁预先做成向上拱的曲线,使列车过桥时线路转折角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