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依据70多种主要的上海小报,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对市民文化的载体小报,进行文化和文学的综合考察.切入的角度,是为了更深化已有的鸳蝴和海派研究,弄清楚鸳蝴、海派的关系及其异同,了解鸳蝴文化与海派文化对中国现代市民社会形成所具有的作用.如果要把握上海市民社会的历史发展线索,缺失了更接近历史本真状态的小报,那会是不完全的.论文还就这些年来在近现代报刊研究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与单纯作品文本阅读不尽相同的、重视小报内部"版面"的互动性及小报之间互文性的动态研究方法.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指出小报是现代都市中以消闲趣味为主的、拥有广大市民读者的小型报纸.它作为现代市民文化的话语类型和表现文本,经历了早期的鸳蝴文化缓慢的现代演变,后期与通俗海派文化并存的过程,终于成为市民大众的媒体.第二章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特殊人群:小报文人.小报文人是指称那些站在市民立场上具有市民文化精神的、较深地参与小报运作的人们.大致由晚清文人,鸳蝴文人和后期的部分海派文人构成.第三章研究上海小报与上海的关系.小报的文化视境决定了它所阐释的都市与大报、期刊和新文学作品迥异.小报是近现代上海都市的一个"平民公共领域",是中下层市民世俗化的都市空间.从小报自身衍变来看,它逐渐放弃顾影自怜的高蹈姿态,向市民文化"投诚".报纸的内容、版面都呈现平面化展现的态势,不规避俗语和方言,加强图象化.小报文化品格向中下市民"下移"是读者和编者长时间发生碰撞的结果.第四章讨论的是小报中的文学."小报文学"是一种通俗的市民大众文学,是一种经过新旧调适的短小的媒体文学.它的总体成就不高,但我们同时要避免过去对市民大众文学与纯文学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的片面性.两者各有特殊的品格,而小报文学的娱乐消遣性、世俗的沟通性和浅显易懂的特征,为纯文学所不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