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一种综合的文化、文学考察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依据70多种主要的上海小报,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对市民文化的载体小报,进行文化和文学的综合考察.切入的角度,是为了更深化已有的鸳蝴和海派研究,弄清楚鸳蝴、海派的关系及其异同,了解鸳蝴文化与海派文化对中国现代市民社会形成所具有的作用.如果要把握上海市民社会的历史发展线索,缺失了更接近历史本真状态的小报,那会是不完全的.论文还就这些年来在近现代报刊研究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与单纯作品文本阅读不尽相同的、重视小报内部"版面"的互动性及小报之间互文性的动态研究方法.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指出小报是现代都市中以消闲趣味为主的、拥有广大市民读者的小型报纸.它作为现代市民文化的话语类型和表现文本,经历了早期的鸳蝴文化缓慢的现代演变,后期与通俗海派文化并存的过程,终于成为市民大众的媒体.第二章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特殊人群:小报文人.小报文人是指称那些站在市民立场上具有市民文化精神的、较深地参与小报运作的人们.大致由晚清文人,鸳蝴文人和后期的部分海派文人构成.第三章研究上海小报与上海的关系.小报的文化视境决定了它所阐释的都市与大报、期刊和新文学作品迥异.小报是近现代上海都市的一个"平民公共领域",是中下层市民世俗化的都市空间.从小报自身衍变来看,它逐渐放弃顾影自怜的高蹈姿态,向市民文化"投诚".报纸的内容、版面都呈现平面化展现的态势,不规避俗语和方言,加强图象化.小报文化品格向中下市民"下移"是读者和编者长时间发生碰撞的结果.第四章讨论的是小报中的文学."小报文学"是一种通俗的市民大众文学,是一种经过新旧调适的短小的媒体文学.它的总体成就不高,但我们同时要避免过去对市民大众文学与纯文学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的片面性.两者各有特殊的品格,而小报文学的娱乐消遣性、世俗的沟通性和浅显易懂的特征,为纯文学所不能代替.
其他文献
论文以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为理论背景,探讨了批评对意义的构成和确定功能,以及这一构成和确定功能中所包含的伦理学内涵。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和解释并不是重构作者的原意,相反的
本文以汉语中形态构式“AABB”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探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新界定AABB的性质并归纳其语法意义(即本文所说的构式义);二是分析AABB原型和扩展形式及
元杂剧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通俗叙事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其中的公案戏又有着不同于其他题材剧作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模式。公案戏以勘案、审案、断案为主,前因后果明晰,情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采独具的时期。一方面,它以其动荡纷乱、黑暗恐怖而著称于中国历史;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灿烂的思想造诣、艺术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后人,而音乐与诗歌的“联姻”
本文试图在现代性视野下对中国现代派文学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呈现出的特殊样貌做一番解读。就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而言,中国现代派文学无疑提供了一种现代主义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