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无论在一语还是二语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许多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词汇,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学习者的心理词库上,从语音、句法、语义等多个角度试图弄清语言学习者的大脑如何识别、储存、组织和提取单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第二语言心理词库,尤其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心里词库的结构、性质、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然而,很少有研究者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以及汉语作为二语的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通过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在英汉两种二语中的熟知词(本文选用高频词作为熟知词)和新学词的联想反应词的类型和数量,探讨并对比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 本研究主要采用词汇联想测试,以书面形式获取数据。该词汇联想测试在三组学生中进行。第一组为英语专业大三的64名学生,第二组为留学生中二语为英语和汉语的28名学生,第三组为以英语为本族语的5个留学生。词汇联想测试共有英语和汉语两份,各包含刺激词60个,其中每份试卷中又各有30个熟知词和30个新学词。将学生的反应词分为三大类:形式反应,语义反应,无反应,其中语义反应包括组合反应,聚合反应和百科知识反应。 该研究使用Microsoft Excel分析数据,有以下发现:1)尽管在英语词汇联想测试中,不同母语学生对熟知词和新学词所产生的各类反应词所占比例有所变化,但总体还是语义反应占绝大多数比例(多于一半)。这显示英语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是语义联系。 2)中国学生语义反应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留学生,这说明了不同语系母语对二语心理词汇组织还是有所影响的。 3)汉语作为二语,针对不同词汇频率测试词,被试给出的语义反应都是最多的(多于80%),说明汉语作为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模式也是语义联系起主要作用。 4)在语义反应中,与汉语母语者多为聚合反应相比,汉语二语学习者多为组合反应,这表明汉语二语学习者心理词库组织模式为语义-语法联系。 5)英汉作为二语心理组织模式大致相同,都为语义联系,与一语心理组织模式也比较类似。 总之,本研究对心理词库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词汇习得都有启示意义,进一步用实证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语义说;本研究补充了二语心理词库理论,回应了缺少关于汉语二语心理词汇组织模式的实证数据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汉作为二语的心理词库对比方面的不足。毋容置疑,本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样本偏小,选词范围过窄等。将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涵盖更多的刺激词,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和发现。相信通过二语习得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我们能够更加充分了解二语词库组织模式的性质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