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尽管从数量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其在经济效率水平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劳动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和价格机制对经济体的产出效率发挥着关键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产业间、地区间、部门间、城乡之间不匹配的就业结构,造成了劳动力错配的局面并持续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与稳定发展。为了深入探寻我国劳动力资源错配对于产出效率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理清错配的概念与理论,并对我国第三产业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市场歧视以及劳动力供需失衡三大因素进行分析。随后本文以第三产业为例,具体分析劳动力错配对于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此本文选取了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教育业2003至2015年间的数据,估算出六个行业的产出弹性系数并以此测算出劳动力错配系数,并对不同行业的劳动力错配程度进行分析与对比。随后将各行业2003年至2015年劳动力错配系数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后发现: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程度表现出很大不同,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第三产业内劳动力错配程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系数对该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讲以交通运输、邮政业及批发和零售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较大;而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受劳动力错配的影响较小。然后通过实证检验劳动力错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效应,结果发现劳动力错配及垄断因素、市场分割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有很大的负面效应,而提升劳动力素质则会对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改善劳动力配置情况对于产出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原有户籍制度及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将会极大改善我国劳动力资源错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