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应用人口学、文化学、旅游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知识,从“人口传统文化素质”这一学界至今鲜有涉足的视角来探究如何通过提高乡村人口传统文化素质,以期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与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些许思考。贵州是中国经济最落后的省区之一,贵州广大乡村特别是民族村寨尤其如是。这里的村寨是民族民间文化富集之地,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一“富矿”;这里的村民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和传播者,他们传统文化素质独特,可自己没有觉察自身的独特优势;外界也尚未很好地认同村民这一优势,承认或想象到的只是乡村经济的贫困和村人现代科学文化素质低劣。本文认为,承认、重视并不断提高乡村人口传统文化素质,有利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有利于乡村人口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实现乡村文化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得出结论: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效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实现贵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务必在提高人们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乡村人口传统文化素质。这种提高,要以保护“人”、提高当地人生活质量、尊重当地人文化发展权的人本原则以及继承与创新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前提,牢固树立素质理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适时加大文化旅游开发力度,切实实施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