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术后加根治性放疗可获得与传统根治术相同的疗效,长期随访已经证实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全乳放疗治疗周期长,会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便,并且对于需要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来说,较长时间的放疗与系统化疗在时间序贯方面存在冲突。而研究发现保乳术后患者,复发部位丰要在原发肿瘤瘤床及其邻近部位。放疗与否,瘤床以外部位的复发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术后放疗仅照射瘤床及其附近区域即可,即部分乳腺照射(PBI)。目前实施部分乳腺照射的方法丰要有近距离放疗、术中放疗和外照射三种。其中三维适形外照射避免了与手术创伤相关的并发症;实施方便;剂量分布可控性强,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放疗后美容效果,更有利于部分乳腺照射的推广。本院研究初步表明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同样适合接受三维适形外照射。
准确定位术腔是精确勾画部分乳腺照射靶区的前提。但省内许多单位实施保乳手术后未在瘤床中放置银夹标记或将术腔缝合,令术腔的确定造成困难。B超早已应用于全乳房照射后瘤床补量照射野的确定,能否借助B超确定PBI靶区值得探讨。此外在实施部分乳腺三维适形放疗时需考虑呼吸运动造成的靶区不确定性,统一外放常规安全边界存在遗漏靶区或过于扩大靶区的可能性。近年来出现的4D-CT扫描可准确测量胸腹部肿瘤及正常器官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度,本研究选择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低危患者行部分乳腺三维适形放疗,通过彩色B超确定术腔,利用4D-CT测量其移动范围,比较不同外放边界对靶区和剧围正常组织的影响,探讨其在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价值。
研究目的:
选择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行部分乳腺外照射。
1、探讨利用B超和4D-CT确定部分乳腺外照射靶区的可行性。
2、测定部分乳腺外照射靶区的呼吸移动度。
3、比较不同外放边界对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在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共有9例早期低危乳腺癌病人入组本研究。手术方式为乳腺肿块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病理证实全部为阴性。
参考B超通过术后残腔确定术床,在体表标记出术床的位置并放置铅点标记。行4D-CT扫描,通过4Dreview软件测量术床上下、左右、前后方向随呼吸运动的位移情况。有银夹标记者测量各银夹在不同呼吸时相的具体坐标参数;无银夹标记者,参考体表标记的铅点位移情况,测量各铅点不同呼吸时相的具体坐标参数。取各方向移位最大值作该方向靶区位移。
GTV的确定:有银夹标记者,根据银夹标记的术腔范围确定;无银夹标记者,参考B超界定的术腔范围确定。PTV4D的勾画参考4D-CT测得的移动度,由ITV4D外扩摆位误差(SM)得到。PTV3D。由CTV外扩常规的安全边界(10mm)得到。根据RTOG0319标准分别进行PTV4D与PTV3D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34Gy/10F,每天2次,两次间隔6小时。两套计划处方剂量、射野方式均相同。比较两套计划中靶区体积、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分析限制部分乳腺外照射实施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入组9例病人B超中皆清晰可见术腔。4D-CT测得术床左右(RL)、前后(AP)、上下(SI)位移度分别为1.03±0.51m、2.08±0.92mm、1.27±0.58mm。左右方向位移度最小,前后方向位移度最大,且明显大于左右、上下方向位移度。
PTV-E3D和PTV-ED的平均体积分别为73.38cm3和54.80cm3,PTV-E4D较PTV-E3D体积减少18.57±12.49cm3。PTV3D加与同侧乳腺体积比平均为0.32,PTV4D与同侧乳腺体积比平均为0.21,p=0.000。两套计划PTV-E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95%,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TV-E3D和PTV-E4D的最大点剂量平均分别为3636.70cGy,3643.37cGy:PTV-E3D和IPTV-E4D。平均剂量分别为3469.03cGy,3497.49 cGy;PTV-E3D和PTV-E4D接受95%处方剂量的平均百分体积(V95%)分别为97.20%,98.02%。 9例患者的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均未超过RTOG0319标准。3D计划和4D计划同侧乳腺接受大于50%处方剂量的平均乳腺体积百分比分别为39.73±8.21%、35.48±6.80%,p=0.001;3D计划和4D计划同侧乳腺接受100%处方剂量的平均乳腺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5.92±6.99%,6、13.71±5.97%,p=0.088。PTV-E:BV与同侧乳腺接受50%处方剂量的体积显著相关,CTV:BV与同侧乳腺接受100%处方剂量的体积显著相关。
此外4D计划中同侧肺的V30%,对侧肺的V5%分别为4.48±3.95%、1.80±5.40%,均小于3D计划(6.29±4.51%、2.38±6.23%,P<0.05)。而对侧乳腺最大剂量,和对侧甲状腺最大剂量4D计划较3D计划分别下降了14.80±22.90Gy、6.64±10.65Gy,P<0.05。
结论:
1、采用乳腺手术切口皮肤匹配的CT影像结合彩色B超勾画靶区技术可行,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2、采用4D-CT测量PBI的靶区位移幅度在SI及RL方向较小,AP方向较大。
3、采用4D-CT对精确勾画靶区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在保证处方剂量覆盖临床靶区的前提下,精确勾画靶区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正常乳腺组织、心肺的受照射体积,从而降低正常组织的晚期损伤发牛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