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失眠症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影响着人们的的生活质量,原发性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之一。原发性失眠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然而西药治疗失眠见效虽快,但大多数催眠药物都存在耐受性和依赖性,长期服用会产生副反应,不但会影响造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血管与神经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认知功能。本文拟对非药物治疗的中医心理疗法、音乐治疗进行了对比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非药物治疗失眠症提供新思路与途径。2研究目的采用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进行随机对照治疗前后观察研究,以期验证非药物疗法在原发性失眠的基础治疗上的临床效果。3研究方法3.1采用语言诱导、古琴音乐在香港怡仁中医保健中心失眠专科门诊招募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通过招募志愿者随机选择失眠患者,本研究共入组患者120例,采集相关临床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3.2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采用SAS统计软件,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观察古琴音乐、语言诱导、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在专科门诊筛选出符合原发性失眠症条件的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分组,应用SAS9.2统计软件PROC PLAN过程语句,产生120例受试者所接受处理(对照组30人、语言诱导30人、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31人、古琴音乐组29人)的随机分配表。登记相关信息并按随机分配表中的“入组序号”与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相对应,为患者分配随机号和治疗组别。3.3采用睡眠医学评价方法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入组后第0、2、4、8周观察记录各1次,患者前后的脑电图(EEG)、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HRV)入组后第0、4、8周观察记录各1次,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疗效的比较。4研究结果4.1非药物疗法对失眠的改善阿森斯失眠量表总分差值比较语言诱导组、古琴音乐组、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相对于对照组,证明三种非药物疗法能够显着改善失眠较对照组为优。其中,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对失眠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组。4.2非药物疗法对SCL-90中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4周,三个治疗组在“恐怖”和“其它”因子上的平均差值有显著的下降;在第8周,三个治疗组在“强迫”、“恐怖”和“其它”因子上的平均差值有显著的下降。4.3非药物疗法对脑电图的改善脑电图指标差值比较,在第4、8周,语言诱导组、古琴音乐组、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Alpha和Theta波有显著的增多,表明Alpha和Theta波的改变可能是三种疗法起作用的机制之一。4.4非药物疗法对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的改善语言诱导组、古琴音乐组、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VLFper、 LFper、LF/HF以及HR有显著的降低;而HFper有显著的升高,可认为三种治疗方法改善了失眠患者的心率变异性。4.5三种疗法治疗前后疗效指标的组内比较失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脑电图、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各疗效指标组内比较,语言诱导组、古琴音乐组、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证明每一种非药物疗法是有疗效的。5研究结论语言诱导、古琴音乐、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能够显著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失眠以及严重程度,缓解与之相关的“强迫”、“恐怖”和“其它”等症状,同时改善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指标,并提高了脑电中Alpha和Theta波。本研究应用我国的中医心理、古琴音乐治疗在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的疗效是最好。古琴音乐可使失眠症患者身心进入和谐、安静、放松的状态,有效促进身心和谐、改善失眠,且古琴音乐在心率变异性的低频段所诱发的合一性,进一步促进身心和谐,以及缓解其心理紊乱等症状;语言诱导改变的是患者的内隐认知。所以,语言诱导和古琴音乐组是同时改变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因此,将古琴音乐与中医心理养生结合起来,可促进音乐治疗在精神心理康复中的应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养生保健,并可帮助失眠者缓减对安眠药的依赖性,从而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非药物治疗失眠症提供了新思路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