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温与施氮条件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q_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增暖明显和氮沉降加剧,与其相关的研究也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报告给出近百年增暖已达0.85~0.89℃。与此同时,由于工农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氮的排放自20世纪80年代来一直持续增长。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虽然只占世界草地总面积的6~8%,碳却占世界草地总碳的9~16%,为世界碳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土壤呼吸作为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土壤呼吸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很大变化。本研究选取的青藏高原腹地风火山地区的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环境条件较严酷导致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更迅速。因此研究增温与施氮条件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能够为预测土壤碳排放及循环机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参考。试验利用开顶式增温小室及人为氮添加进行模拟气候增暖及大气氮沉降,通过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水分,同时采集土壤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养分,旨在探讨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微生物状况及土壤养分对增温、施氮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结果:(1)增温、施氮及增温施氮耦合处理均使土壤呼吸速率发生了改变,且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出一致的季节变化,即繁殖期(6月)土壤呼吸速率高于返青期(8月)和枯黄期(9月)。不同幅度的增温均对2018年返青期和枯黄期的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促进作用,但随着增温时间的延长,在2019年这种促进作用的显著性降低。繁殖期高幅度增温处理使两年间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提高,而低增温对2018年土壤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使2019年呼吸速率显著提高。不同浓度氮肥施入对返青期和枯黄期土壤呼吸速率在两年间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且均使呼吸速率显著提高。繁殖期低浓度施氮没有显著影响两年间土壤呼吸速率,高浓度施氮没有显著影响2018年繁殖期呼吸速率,但是2019年呼吸速率提高。增温同时施氮处理下两年间生长季不同月份土壤呼吸速率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处理。(2)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间符合指数关系,且随着土壤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不同增温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处理,土壤温度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随季节变化的57.6%~80.8%。与土壤水分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土壤水分可解释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31.3%~79.3%的变异。且随着处理方式趋于复杂,单一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解释程度降低。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解释均高于土壤水分,说明本研究区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变化的主导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始终能解释土壤呼吸的大部分变异,不同水平增温施氮处理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3.8%~91.7%。(3)用Van’t Hoff模型拟合得出,不同增温施氮及其交互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均小于对照处理,对照样地温度敏感系数为7.85,低浓度施氮与高施氮处理下分别为4.31,4.62,低幅度增温和高幅度增温下Q10值为4.81和6.88,增温同时施氮处理下Q10值最低,为4.22。(4)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差异,繁殖期(8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高于返青期(6月)和枯黄期(9月)。返青期(6月份),不同幅度增温处理使0-1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却对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微生物量碳含量无影响甚至降低,而微生物量氮含量却显著提高(p<0.05)。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0-10cm土层土壤中,随着浓度增加,施氮对MBC促进作用降低,高浓度施氮处理对表层MBC含量表现出无影响甚至抑制作用。而在10-20cm土层土壤中,施氮处理对MBC含量影响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浓度施氮处理下10-20cm土层返青期MBC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繁殖期和枯黄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高浓度施氮处理对返青期和繁殖期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促进作用显著(p<0.05)。增温同时施氮处理显著促进了繁殖期及枯黄期微生物量碳,且随土壤深度增加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在返青期增温对微生物量碳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表现出了抑制作用。增温同时施氮处理下繁殖期土壤微生物量氮明显升高,返青期和枯黄期微生物量氮含量无显著影响甚至有所降低。且不同处理使微生物量碳氮比发生了改变。(5)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呼吸做冗余分析得到,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造成了影响,不同观测年份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与0-1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呈正相关,与可溶性全氮及可溶性有机碳呈负相关。不同观测年份呼吸速率与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铵态氮和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微生物量碳、氮正相关关系显著(p<0.05)。同时不同观测年份土壤呼吸与两层土壤铵态氮正相关关系显著(p<0.05)。
其他文献
仿生机器鱼是进行水下观测、勘察的重要平台,相较于传统水下机器人具有推进效率高、机动性强、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学者广泛的研究。运动控制是机器鱼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对于其完成任务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实验室两鳍仿鲹科机器鱼为对象,针对其3自由度胸鳍协同推进时机器鱼的运动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
随着行业信息的融合,数据量成指数级的增长,数据种类庞杂,传统的技术已无法从复杂的数据分布中快速且有效地挖掘有价值信息。聚类分析可在无先验知识的前提下根据数据间的相似性挖掘有效的信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情报检索和大气污染等众多领域。但很多聚类算法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集时,会面临识别复杂簇精确性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数据局部分布出发,以识别任意密度任意形状的簇、提高识别精确性为目的,通过使用互近邻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各行各业都围绕“智慧产业”建设。建筑行业作为国民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发展智慧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信息化、数据化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支撑技术,研究建筑信息化、数据化技术在推进智慧建筑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慧建筑将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传递与共享问题,其中地理信息(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集成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是现阶段智慧建筑
作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车顶绝缘子长期暴露在风沙等恶劣的环境之中,当沙尘浓度过大时会击穿伞裙之间的空气间隙发生污闪事故,导致供配电系统电压发生波动甚至停电,从而给运输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与经济损失。为降低污闪事故发生率,对复合绝缘子性能演变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衡量复合绝缘子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伞面耐压度、伞面电压分布、憎水性等。为提高憎水性等级判别的准确性,本论文主要针对基于图像的
文章以防止林盘空心化为目的,将前进村林盘闲置空地为规划设计场地,以前进村林盘部分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打造作为设计线索,将林盘建筑部分形式和非遗文化作为设计元素,成都市太平镇前进村林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场地建筑的布局结构、人居空间结构、林盘空间功能布局、人文和自然气候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林盘作为川西文化发源地与其文化的联系,以及林盘文化与其文化景观的联系。对国外乡镇发展和国内特色化乡村建设进行了查阅
原型聚类是指聚类需通过一组原型参数启动,比如K-Means的聚类数K即是最典型的原型入参,很多聚类算法受这类参数影响。克里斯蒂安·博格特(Christian Borgelt)在其著作《Prototype-based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中将原型概念描述为:“原型捕获了数据的特征分布(例如位置,大小和形状),并(基于相似性等)进行分类”。本文研究了原型聚类的发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采集过程中,难免会受遮挡、扫描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被测物体表面形状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数据中出现缺失的孔洞区域。为了保证后续逆向工程对点云数据进行完整地建模,需要针对点云数据中缺失部分展开填充工作。本文通过Matlab编程实现对应修补算法,接着利用3DReshaper软件完成点云模型的可视化并对比不同算法的修补效果。主要内容包括基于降维方法的孔洞边界点的检测、孔洞边界边的获取和基于
目前,在采用固定分配方式下大部分频谱资源处于空闲状态,频谱利用率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频谱需求。为解决频谱资源短缺与利用率低这一矛盾,认知无线电(CR)技术被提了出来。CR通过频谱感知、频谱共享等技术能自主搜索当前无线电环境中存在的频谱资源,实现频谱的动态使用,从而达到提高频谱利用率的目的。CR技术中频谱共享主要包括授权用户通信服务质量(Qo S)、授权用户出租频谱获取效益,认知用户租赁频谱数量、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球孢白僵菌菌剂产孢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菌剂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米糠83%+麦麸14%、葡萄糖1.5%、蛋白胨1%、K 2H PO4 0.5%、CaSO4 1.5%;适宜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85%~90%。在此条件下进行培养,球孢白僵菌菌剂产孢量及孢子萌发量最高。本研究为球孢白僵菌菌剂的生产及开发提供参考。
单样本符号检验问题,是非参数检验章节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之一。以未知总体分布的单样本实例为对象,综合应用了X2近似法、正态近似法、二项分布法、K统计量法和符号秩和检验等5种符号检验的计算法,并结合SPSS统计软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讨论了各自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