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大肠息肉与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民族、性别、年龄、内镜表现、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无症状人群体检及检查结果,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符合课题要求的病例,综合分析内蒙古西部地区大肠息肉及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大肠息肉及上皮内瘤变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在6987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息肉1767例,检出率25.29%,上皮内瘤变发生率3.34%,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率1.5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率1.81%,癌变率11.09%;其中汉族1658例,蒙族109例,汉蒙之比15.21:1;男性1146例,女性621例,男女之比:1.85:1;年龄小于30岁2.21%,30~49岁32.77%,50~69岁49.29%,大于70岁15.73%。息肉部位分别为:直肠34.01%,乙状结肠19.92%,降结肠17.54%,横结肠18.11%,升结肠6.34%,回盲部4.08%;检出息肉瘤变发生率及恶变率分别为:病变小于0.5cm占3.14%,0.6~1.0cm占5.88%,1.1~1.9cm占8.63%,≥2.0cm占82.35%;检出腺瘤性息肉44.71%,增生性息肉31.41%,炎性息肉11.71%,幼年性息肉0.57%,间质瘤与平滑肌瘤0.51%,大肠癌11.09%。结论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汉族人口较多,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病;30~69岁大肠息肉及上皮内瘤变发病率较高;息肉与瘤变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较常见;直径≥2.0cm、左半结肠及腺瘤性息肉容易发生瘤变及癌变。本研究结果提示:30~69岁人群应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应尽可能行全结肠检查,对可疑部位及时镜检及病理检查,大肠息肉病患者应定期随访,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及早期检出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