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们水稻上主要三大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RSB)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探明其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水稻产区的遗传分化情况,笔者采集了我国11个水稻产区的300份水稻纹枯病样本,分离到260株立枯丝核菌。进而,从每个省份采集到的菌株中选取20株(总计220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的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蜡质芽孢杆菌AR156是一株从森林土中分离到的对番茄青枯病、香蕉枯萎病、黄瓜根结线虫、辣椒疫病等多种农作物土传病害有较高防效的生防菌株。本文从温室试验和大田试验同时发现AR156对水稻纹枯病具有60%以上的防效,而且具有较好的促生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温室条件下,开展了AR156诱导水稻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AR156能诱导水稻产生对Rhizoctonian solani的抗病能力。1.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了检测我国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情况,我们用RAPD (?)勺方法检测了采自11省份220份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别用20个随机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共检测到216条带,其中14条特征性条带,多态率93.5%。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65时,220分样本被划分到11个簇,除了采自安徽省的菌株“AH-10”和“AH-18”之外,采自同一省份的菌株均聚合在同一个簇内,而且采自同一田块的菌株相似系数达到100%。以上结论表明,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组与地理来源呈明显的相关性。2.AR156诱导水稻抗病研究通过温室实验和大田试验表明,蜡质芽孢杆菌AR15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83.33%和73.70%,同时具有显著的促生增产效果。在喷施AR156第三天,我们检测了P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物酶)、PAL(苯丙氨酸解氨酶)、CAT(过氧化氢酶)等防御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蜡质芽孢杆菌AR156能够诱导PAL、POD、CAT活性提前增强,有效组织病原真菌的侵入和繁殖。RT-PCR结果显示,AR156能诱导水稻抗病效应基因OsPR1b (U89895)和OsPR10(AF395880)提前表达,进一步阻止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