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科技日渐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机械的不当使用导致的严重创伤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青壮年的生命健康,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严重创伤患者由于血液大量丢失、炎性渗出等均可致患者处于休克状态,而休克时体内各器官有效灌注不足加上严重的组织损伤引起各种炎性因子释放又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加深、加重,导致30%-40%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合并有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而且患者损伤程度越严重,休克时间越长,体温越低,酸中毒越深,不合理的输液量越多,输血、止血药物应用、有效止血手术越晚,则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概率越高,严重创伤伴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到后期大多合并有凝血功能异常、低体温、酸中毒,此三者相互影响,极难干预,称为“死亡三联征”,是导致患者增加住院日期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严重创伤休克患者,防治TIC至关重要,创伤性凝血病(TIC)是严重创伤患者最危险、最严重的并发症。现在最新的研究认为创伤性凝血病的主要因素有:严重组织损伤、长时间休克、血液大量丢失及大量补液造成的血液稀释,中心体温过低,不可逆的酸中毒,严重的炎症反应等,有数据显示伴有严重外伤的患者中60%在进入急诊科时已经合并有凝血功能异常,入院时即已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比未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输血输液量更多、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气管插管概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而患者24小时的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均增加。
  损伤控制性复苏是由美军创伤外科顾问Holcomb[4]于2007年提出,即:允许性低血压(收缩期动脉血压在90mmHg),维持中心温度,预防体温过低(保持患者体温>35℃),寻找酸中毒病因,必要时干预,至少延缓酸中毒的进展,尽早使用血液制品,以1∶1∶1的比例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尽早使用抗纤溶或抗凝药物(重组活化Ⅶ因子(rFⅦa)),若情况紧急(战争等)可以使用全血作为首选的复苏液体。
  临床工作中因条件或技术原因,对严重创伤休克患者未能严格执行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如果严格执行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是否能进一步降低严重创伤休克患者发生TIC的概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本论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及论证。
  方法:
  1、选取就诊于我科的创伤休克患者,执行纳入排除标准,设置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数据(如年龄、性别、受伤机制、APACHEⅡ评分、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如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治疗方案(是否采用严格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等进行分析,探究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其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概率。
  2、对收治的另一组严重创伤休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进行严格的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包括允许性低血压、保持患者体温>35℃、积极纠正酸中毒pH>7.2、积极抗纤溶治疗、尽早的外科损伤控制策略),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如凝血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统计其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概率。
  3、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及比较。
  4、统计学方法: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数据(如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如凝血功能、血气分析)、采用的复苏策略(是否严格执行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等进行分析。统计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和率表示。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未严格执行DCR相比,严格采取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的休克患者发生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严重创伤休克患者采取严格的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能够降低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其他文献
前言: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点,疼痛剧烈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表现在睡眠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方面;根据以往的文献提示,焦虑抑郁的患者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激素(CORT)会有明显变化,但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的激素水平是否有变化,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性疼痛患者的激素水平以及观察它与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对所有的从2017年1月1
【目的】  利用有效测量工具—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rommeltAttitudesTowardCareoftheDyingScaleFormB,FATCOD-B)(王丽萍,2016年),针对医务人员临终关怀态度进行调查,以了解肿瘤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分析影响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并以调查结果作为实施干预依据之一,综合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临终关怀度的积极性。  【方法】 
学位
【目的】  1.研究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beta,C/EBPβ)相互作用是否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存在影响。  2.探讨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HSF1与C/EBPβ相互作用的可能结构域  【方法】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全长或缺失突变的HSF1和/
学位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荷瘤昆明小鼠S瑚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半夏泻心汤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进而探讨其用于胃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动物实验:选择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50只,将经小鼠腹腔传代的S细胞,调整浓度至1×10个/ml,取细胞悬液0.2ml,接种于小鼠右上肢腋部皮下。于接种次日将其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半夏泻心汤低剂
学位
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是包绕于胆管末端,具有自主舒缩功能的平滑肌结构,对控制胆汁流入十二指肠起到重要作用。已经证实胆固醇代谢紊乱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胆汁中过饱和的胆固醇结晶析出并形成结石的先决条件是胆囊排空功能障碍和胆汁的淤积。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饮食饲喂新西兰兔可导致SO 舒张功能受损,即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
目的:探讨N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的生存情况和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术后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总结分析天津肿瘤医院1981年1月-2002年12月所进行手术治疗的430例N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从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中选择多项观察指标进行研究,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气管镜病理结果、术前放疗、术前化疗、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分期、手术方式、气管断端情况、淋巴结清扫的数量
学位
目的:探讨橄榄油防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功效。实验中构建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对雌性去势SD大鼠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typeⅠNpropeptide,PINP)和Ⅰ型前胶原C端肽的β异构化形式(β-isomerizedformsoftypeⅠcollagenbreakdownproducts,β-C
研究目的:  应用RevolutionCT能谱成像技术对肠镜或临床确诊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常规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RevolutionCT能谱扫描中平扫和直肠癌双期增强获得的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差别,探讨虚拟平扫取代平扫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在价值;并结合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统计能谱CT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斜率等多参数,探讨这些参数在直肠癌术前评估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学位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睾酮水平异常表达可能会致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影响。为此,不少研究均显示睾酮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睾酮表达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有报告显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睾酮水平与几乎包含所有认知领域的认知功能,尤其是语词陈述性记忆方面都表现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也有研究者并未发现血清睾酮水平和认知功能有任何的
【背景】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约6%。近几十年之间,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美国癌症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据估计,2018年美国胰腺癌的新生患者高达55,440人,死亡人数为44,330人。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诊断困难,绝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胰腺癌的主要手段,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晚期患者肿瘤切除的机会有限,且常常伴有远处转移及神经浸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