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RC柱钢筋纤维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抗震性能化评估的实现依赖于可靠的弹塑性分析方法。纤维单元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弹塑性分析宏观模型,通过平截面假定和钢筋、混凝土的单轴本构关系模拟钢筋混凝土(RC)构件在往复荷载下的弹塑性响应,但难以描述如剪切效应、粘结滑移等因材料间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复杂滞回特性。为实现RC柱构件复杂滞回特性的有效模拟,本文基于搭建的RC柱低周往复试验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建立构件特征参数与钢筋本构控制参数间的非线性拓扑关系,进而建立一种可模拟不同破坏形态RC柱复杂滞回特性的钢筋本构模型(Steel ML)。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搭建RC柱低周往复试验数据库。基于PEER结构性能数据库收集140个RC柱的低周往复试验数据,建立数字化RC柱试验数据库;构件试验数据库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据库中的构件特征参数涵盖工程中常用的取值范围,可有效保证Steel ML模型的泛化能力。2)基于构件试验建立改进的钢筋恢复力模型。通过三折线骨架考虑钢筋受压屈曲和剪切效应等的影响,结合构件层次的试验现象和材料层次的力学原理,引入无量纲化的骨架控制参数;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可表征构件捏拢效应及其循环退化特性的滞回规则及控制参数,进而解决基于材料试验的钢筋恢复力模型无法模拟构件复杂滞回特性的不足。3)提出一种基于构件试验的钢筋本构模型控制参数辨识方法。以构件的峰值承载力、峰值点位移和骨架曲线下降段耗能面积的误差最小化为目标,采用三分查找算法辨识骨架控制参数;以构件的滞回环非重叠面积最小化为目标,基于DE算法实现滞回控制参数快速寻优;利用不同破坏形态RC柱试验的参数辨识结果构建纤维单元模型,并将其模拟结果与试验进行对比,表明参数辨识结果能准确模拟构件的复杂滞回特性,验证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4)搭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钢筋本构参数预测模型。选用机器学习GBRT集成算法,搭建以构件特征参数为输入、钢筋本构模型控制参数为输出的Steel ML模型;测试集21个构件的钢筋本构参数预测结果表明,Steel ML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并具备良好的泛化能力;结合Steel ML模型的特征重要性分析以及模型特征的SHAP分布,解释模型输入特征与预测结果的内部映射关系,揭示构件特征参数对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5)基于机器学习的钢筋本构模型的弹塑性分析试验验证。基于Steel ML模型对9个不同破坏形态的RC柱试件进行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Steel ML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变形能力、滞回耗能能力,平均误差分别为8.68%、13.81%和10.32%,解决广泛应用的Steel01和Steel02模型仅适用于弯曲破坏构件峰值承载力模拟的局限性;结合Steel ML模型参数预测在弹塑性分析中的耗时占比,Steel ML模型具有快速预测的特点,可在构件复杂滞回特性分析中实现模拟精度与计算效率的平衡。
其他文献
谷田除草难是限制谷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谷子的除草剂抗性机制,发掘抗性基因为培育谷子除草剂新品种奠定基础。前期研究表明拿捕净胁迫处理后,抗性品种豫谷35号和冀谷42号与感性品种晋谷21号对过氧化损伤情况、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等的生理响应差异显著。为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同品种谷子对除草剂胁迫的差异响应机制,本研究以拿捕净敏感品种晋谷21号和抗性品种豫谷35号、冀谷42号的愈伤组
学位
岩溶是我国分布广泛且极具发育特色的一种地质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难以避免的棘手难题。桩基础拥有适应性强、施工效果好等特点,成为了岩溶地区最为常见的基础形式。由于从溶洞勘察到处理效果检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或因桩基础施工中措施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场地水土平衡破坏,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当前采取较为保守的设计方法,常见为增加溶洞顶板厚度以提高其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的进
学位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塑性、渗透、强度等)受到矿物性质和粒径尺寸的共同影响,现行规范按粒径几何尺寸来划分颗粒类别,将土体颗粒划分为砾石、砂粒、粉粒和黏粒等,该划分方式不能反映矿物性质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例如,细小的石英颗粒不显塑性和粘聚力,但摩擦效应明显;相对较大的蒙脱石、高岭石颗粒则具有显著的塑性和粘聚力及较小的内摩擦角。本文采用颗粒间综合微重比(范德华力和库仑力与重力的综合比值)作为参数划
学位
谷子(Setaria italica)生育期短,基因组小而简单,具有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丰富的标记,有C4光合作用、抗旱、耐贫瘠等特征,是C4光合作用的模式作物。钾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既可作为营养物质,也可作为一种信号物质,调节作物的多种代谢过程。光合作用是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基础,缺钾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因此,本研究利用室内营养液培养探究低钾胁迫下谷子幼苗光合作用的限制阶段及限制因子
学位
随着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调整,信息化技术在传统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得以蓬勃发展,被广泛应用于辅助建筑生产过程中进度、质量、安全等多方面问题的管理决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离散性和动态性显著,其安全疏散管理难度激增。目前,传统的施工现场疏散管理方法损时耗力且收效甚微,尚缺少面向施工现场的实时疏散导航的相关研究。为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疏散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本文结合多种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了面向
学位
多倍化是种质创新和植物育种的重要途径。草棉作为二倍体栽培种,目前虽没有被广泛种植,但具有其它棉种所没有的优良性状,如极早熟性、耐高温、抗旱、抗盐碱、抗卷曲叶病毒等。利用染色体加倍之后基因产生的剂量效应及多倍体优势,期望培育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草棉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有效拓宽棉花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合成的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1为材料,对其进行流式细胞仪、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
学位
土壤盐渍化是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巨大威胁。从经济效益和土壤改良效果出发,耐盐植物的栽培是不二之选。然而,大多数植物对盐分敏感,无法在高盐浓度下完成生命周期。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作为世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的传统作物,生长周期短、节水效率高,对不良环境特别是盐碱地的适应性强,是盐碱地开发利用的优势作物。迄今,关于糜子耐盐性主要集中于单盐方面,中性混合盐(Na C
学位
超声波反射法在混凝土无损检测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混凝土是随机性很强的非均匀多相复合材料,导致超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时衰减和散射作用十分明显,此外为满足一定探测深度的要求只能使用较为低频的超声波,故超声波反射回波中带有缺陷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等信息的信号十分微弱、信噪比低。本文以混凝土为研究对象,从超声波发射与接收的一般过程出发,对超声波在界面处以及在介质内的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使用MA
学位
肉羊养殖由于成本低、产出多,因此经济效益高。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养殖方法不正确或者补饲不科学等均容易影响其生长与繁殖性能,不仅加大养殖成本,还会影响经济产出,不利于养殖户增收创收。因此需要利用标准化、科学化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益,加大农户创收。
期刊
小麦(Triti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全国40%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食。小麦的安全生产与产量提高,对促进我国粮食安全和保障市场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小麦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三大要素之一,小麦穗粒数一直以来都是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焦点。CH257是“三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石优20回交三次后选育的一个三雌蕊材料。本研究对CH257的三雌蕊性状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