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性状鉴定及转录组分析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倍化是种质创新和植物育种的重要途径。草棉作为二倍体栽培种,目前虽没有被广泛种植,但具有其它棉种所没有的优良性状,如极早熟性、耐高温、抗旱、抗盐碱、抗卷曲叶病毒等。利用染色体加倍之后基因产生的剂量效应及多倍体优势,期望培育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草棉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有效拓宽棉花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合成的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1为材料,对其进行流式细胞仪、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SRAP分子标记鉴定,证明了多倍体的真实性且成功获得草棉同源四倍体S2种子。然后继续对草棉同源四倍体S1、S2进行了形态、细胞、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的比较鉴定,进一步探讨四倍体育性的恢复情况。对草棉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亲本进行转录组学研究,比较分析多倍体与二倍体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对富集显著的通路作进一步分析,以期获得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为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同源多倍体草棉和二倍体草棉的倍性差异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实验室前期以草棉为材料加倍诱变获得了同源多倍体草棉,本试验以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1为材料,与二倍体同时种植,从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细胞学和SRAP分子标记四方面进行多倍体植株的鉴定。流式细胞倍性鉴定表明:以二倍体的荧光峰值作为参照,8株后代中有5株三倍体和3株四倍体。形态学鉴定表明:二倍体表现为株高、茎细、叶薄、叶片较小、叶色翠绿、花朵较小;三倍体和四倍体则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秆粗壮、叶片增厚和皱缩、叶片较大、叶色浓绿、花朵较大。细胞学鉴定表明:随着倍性的增加,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长度、叶绿体数和花粉粒直径均呈上升趋势;二、三和四倍体草棉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出现正常和异常行为,包括单分体(0.17%,2.50%和2.17%)、二分体(0.33%,0.67%和0)、三分体(4.17%,10.00%和2.33%)、正常四分体(94.83%,54.00%和73.67%)、异常四分体(0.17%,0.33%和0.83%)和多分体(0.33%,32.50%和21.00%);异常多分体均不能形成正常花粉粒,所以三者的正常花粉粒所占比例分别为95.33%、58.83%和77.67%。SRAP分子标记鉴定表明:三倍体和四倍体不仅扩增出与二倍体完全一致的条带,还出现了条带的缺失与新的特异性条带,其中三倍体的遗传比例分别为80.81%、6.73%和12.46%,四倍体的遗传比例分别为76.59%、10.37%和13.04%,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草棉多倍体的真实性。2.以草棉同源四倍体S1、S2为材料,对其进行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指标和SRAP分子标记鉴定。流式细胞鉴定表明,5株S1中有1株三倍体和4株四倍体,7株S2中有1株非整倍体和6株四倍体。其它性状统计结果表明,在植株形态、叶片性状、相对叶绿素含量、花的表型、气孔性状方面,S2较S1相比正在趋于稳定;S2正常四分体(85.17%)和正常花粉粒(87.33%)比例都较S1有所提高,证明减数分裂行为也趋于正常;同时S2叶片中SOD、POD、CAT、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也显著大于S1及二倍体亲本;SRAP分子标记进一步证明了S1和S2的真实性,以及染色体加倍之后亲本基因组之间还发生了突变和染色体重排;在结实率、种子大小和纤维长度方面,S2较S1也有所增加,进一步表明通过染色体加倍成功合成了草棉同源四倍体新种质,育性已经恢复并于S2代趋于稳定。3.以草棉二倍体(CK)和前期多倍体鉴定获得的同源三倍体(T)和同源四倍体(M)植株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DESeq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K vs T、T vs M、CK vs M分别有4166(2832个上调,1334个下调)、4037(1766个上调,2271个下调)、4184(2679个上调,1505个下调)个DEGs,有205个DEGs是不同倍性植株两两比较的3组间共同表达的。GO功能分析表明,DEGs在膜的固有成分、膜的组成部分、催化活性等途径差异显著。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通路较为活跃。通过富集分析筛选CK vs T和CK vs M中与倍性相关的DEGs发现,多倍体在应激反应(62.46%和54.84%)、逆境反应(57.42%和53.85%)、细胞(70.16%和66.22%)、代谢(72.73%和66.14%)、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性(60.33%和63.37%)、光合(58.06%和63.16%)等方面的差异基因大都是上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多倍体优势的关键因子。Nr注释信息CK vs M中共获得27个与抗性相关的基因(19个上调,8个下调),11个与光合相关的基因(9个上调,2个下调)。对不同倍性草棉与光合相关的27个DEGs进行聚类分析发现,18个(66.67%)基因在四倍体中表达丰度最高。对3组间共同表达的205个DEGs进行Nr注释和表达情况分析发现,有30个基因都表现为上调表达,且在四倍体中表达量最高,7个基因都表现为下调表达,且在四倍体中表达量最低,这37个基因可能是受DNA剂量影响或是与植株倍性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多倍体植株在抗性、生长势、新陈代谢以及光合速率方面均优于二倍体。
其他文献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众多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定量分析降雨时空变异性特征,研究暴雨对城市地区洪涝演进过程的影响,探讨暴雨情景下的海绵化改造方案,对洪涝灾害的预警和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广东省1967-2012年间逐小时降雨资料,分析了广东省暴雨时空变化特征;根据暴雨特征构建暴雨随机生成模型,并与SWMM/LISFLOOD-FP城市雨
学位
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但是氮素利用效率不高以及过度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筛选氮高效利用小麦品种,挖掘氮高效利用基因,阐明植物氮高效利用分子机制对于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氯酸盐作为硝酸盐的类似物可以被植物吸收,氯酸盐被植物吸收后所形成的亚氯酸盐对植物有毒害作用。本研究采用氯酸盐敏感性试验来模拟小麦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过程,收集362份小麦品种构建
学位
叶面喷施锌肥利于促进小麦籽粒锌元素富集,且锌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发育有互作效应,为深入探究氮锌互作机理,提高小麦产量品质的同时提高籽粒锌含量,本试验于2019-2021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洪洞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4个氮肥水平0、180、240和300 kg·hm-2,开花期喷锌4个浓度0、1.2、2.4、3.6 kg·hm-2对小麦生育特性、锌累积转运、氮代谢、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为
学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中职教育中的“三教”改革,教师是核心,如何调动中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依据心理学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可以激发中职教师的活力,中职教师专业自主权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但中职教师在行使专业自主权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为了探究现状解决问题,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研究法对惠州地区两所学校215名中职教师进行调研,用IBM SPSS Stati
学位
我国岩溶发育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在溶洞地区修建桩基础不可避免的要考虑溶洞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由于岩溶在空间上发育的不均性,造成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对岩溶认识不足而直接打桩,就有可能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研究溶洞地质条件下桩基承载力机理对工程设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溶洞桩基承载力分析相关文献后,以广州市白云机场北某项目为依托,利用PFC2D颗粒流软件,建立灰岩地层下
学位
谷田除草难是限制谷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谷子的除草剂抗性机制,发掘抗性基因为培育谷子除草剂新品种奠定基础。前期研究表明拿捕净胁迫处理后,抗性品种豫谷35号和冀谷42号与感性品种晋谷21号对过氧化损伤情况、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等的生理响应差异显著。为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同品种谷子对除草剂胁迫的差异响应机制,本研究以拿捕净敏感品种晋谷21号和抗性品种豫谷35号、冀谷42号的愈伤组
学位
岩溶是我国分布广泛且极具发育特色的一种地质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难以避免的棘手难题。桩基础拥有适应性强、施工效果好等特点,成为了岩溶地区最为常见的基础形式。由于从溶洞勘察到处理效果检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或因桩基础施工中措施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场地水土平衡破坏,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当前采取较为保守的设计方法,常见为增加溶洞顶板厚度以提高其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的进
学位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塑性、渗透、强度等)受到矿物性质和粒径尺寸的共同影响,现行规范按粒径几何尺寸来划分颗粒类别,将土体颗粒划分为砾石、砂粒、粉粒和黏粒等,该划分方式不能反映矿物性质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例如,细小的石英颗粒不显塑性和粘聚力,但摩擦效应明显;相对较大的蒙脱石、高岭石颗粒则具有显著的塑性和粘聚力及较小的内摩擦角。本文采用颗粒间综合微重比(范德华力和库仑力与重力的综合比值)作为参数划
学位
谷子(Setaria italica)生育期短,基因组小而简单,具有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和丰富的标记,有C4光合作用、抗旱、耐贫瘠等特征,是C4光合作用的模式作物。钾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既可作为营养物质,也可作为一种信号物质,调节作物的多种代谢过程。光合作用是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基础,缺钾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因此,本研究利用室内营养液培养探究低钾胁迫下谷子幼苗光合作用的限制阶段及限制因子
学位
随着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不断调整,信息化技术在传统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得以蓬勃发展,被广泛应用于辅助建筑生产过程中进度、质量、安全等多方面问题的管理决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离散性和动态性显著,其安全疏散管理难度激增。目前,传统的施工现场疏散管理方法损时耗力且收效甚微,尚缺少面向施工现场的实时疏散导航的相关研究。为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疏散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本文结合多种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了面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