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手法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韩国2012年世博场地规划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项目的主题是“缠绕的线”,主要的工作目标是用编织,分岔等手段作为设计工具,将其用于规划设计尺度的结构和外观设计。设计的场地和内容是2012年在韩国丽水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设计用缠绕的脉络网络形式沿着海岸线沿着场地进行设计。重点处理点是纠缠不清的结构,大量的使用分布式网络形式,不同的强弱环节向关联。主要的思想来源是自然界形式,自然逻辑,如纤维成分,植物生长等。这种设计手法在建筑界设计界沿袭了多年。从哥特式古典建筑的装饰形式到艺术风格上的编织交织,从纺织技术到三维编织。从美术学到拓扑学到缠结理论,以及科学上的先进的复合材料组织工程都证明了这种概念的存在。这种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图案,形式,如何组织起来是一种新型设计的内在要求,该项目将深入探讨美学和每个纠结点所形成的表面图案,并考虑如何将其用于设计并得以实现。该设计用最新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和计算机控制加工方法,如3D打印和激光切割。在新的建筑观点的背景下,一切皆有可能。
其他文献
随着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紧张的趋势,发展超高层建筑成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为一类特殊的超高层建筑,即有比较明显几何形态的标志性超高层建筑,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是我国指导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城市建设实践的法律保障。200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我国以《城乡规划法》为法律核心
产业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遗存,代表了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也代表了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无限热情。随着“低碳文明”的出现,这些代表了人们对过去无数回忆的场所,如何进行转型,重新
城中湖水域空间,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是体现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标志。
建筑与人文、自然及社会经济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性建筑的营建,在满足能量循环、物质交换的资源节约、环境友
汉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藏传佛教而言,它在我国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北京汉传佛教在北京宗教空间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而承载北京汉传佛教文化的
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功能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能流得以交换的重要媒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功能空间日益复杂化、紊乱化,严重影响了
随着我国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小城镇发展也出现了照搬照抄大城市城市设计模式、大量使用外国城市规划设计理论、摒弃中国传统城市设计手法等问题,使得小
三峡工程建设使三峡库区城镇经历了一次特殊的城镇化过程。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库区城镇也面临着特色趋同、地域文化缺失的危机。三峡的文物古迹是库区城镇人文环境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