ω-3脂肪酸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ω-3脂肪酸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  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HIRI)及肝脏缺血再灌注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s)预处理组(ω组),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予以缺血60分钟,恢复血流后再灌注l小时和6小时后取材。各组分别于再灌注末抽取静脉血、处死大鼠,收集肝组织。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ansferase, AS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NF-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S组比较,HIRI组和ω组血清ALT、AST水平、血清MDA含量及NF-κB表达均显著升高,而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HIRI组比较,ω组血清ALT、AST的活性、血清MDA含量及NF-κB表达均显著降低,而血清SOD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轻。  结论:ω-3 PUFAs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来实现。
其他文献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 PVT1在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中可能具有癌基因的作用,与MYC有一定关系且二者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呈现共同过表达。本课题旨在研究PVT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明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及案例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COVID-19
目的:  探究白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A)基因插入/缺失多态(rs3783553)与中国人群斑秃易感性的关联性,进而探讨其中的具体分子机制。  方法:  (1)采用对华东及华南地区两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