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粉丝不再是造星流程中被动收编的对象,而是变成了主动参与的生产者,并且随着文娱产业的升级,粉丝的地位持续上升。在网络空间中,粉丝怀着对迷恋的对象的热爱,通过社交网络聚集起来,形成了行动力较高强、凝聚力较高、人格较为相似的虚拟粉丝社群。而明星和影视剧的粉丝是整个粉丝群体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群体,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故本文以影视剧《哈利·波特》、《陈情令》的虚拟粉丝群和鹿晗、肖战的虚拟粉丝群体为两组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相互补充说明,试图还原出虚拟粉丝社群的面貌。本文主要运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到多个平台中的虚拟粉丝社群参与粉丝实践活动,在线上与粉丝建立联系,收集整理资料。以传播的仪式观为视角,探讨虚拟粉丝社群的结构,分析虚拟粉丝社群的构建、维系,并从文化整体论的视角解读粉丝在虚拟空间中文本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与共享的意义空间。凯瑞认为传播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有意义、有秩序并可以容纳分配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虚拟粉丝社群这个文化世界的发展历程如同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经历初创、成长、成熟与衰退四个阶段。而社群构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分为内外两种机制。外部动力为:虚拟在场带来“关系的革命”和关系传播可以凝聚相同兴趣的粉丝。内部机制为:准入机制和虚拟粉丝社群的共同目标。为了高效、迅速地实现粉丝需求的满足,促进良好的粉丝互动,完成一个有序的虚拟粉丝社群的维系,粉丝组织和社群内的规则顺势而生。粉丝根据自身的特长加入不同职能的粉丝组织,按照粉丝为粉丝社群的贡献和所掌握的文化资本,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粉丝角色,即核心粉丝、普通粉丝、路人粉,经由仪式活动转变为身份更详细的角色。而规则是维系社群有序运转的保证,并在一次次的传播活动中内化在粉丝心中。虚拟粉丝社群规则主要分为日常的信息沟通规则、粉丝组织之间的协作规则、虚拟粉丝社群解决冲突规则。总体而言,粉丝在规则和粉丝组织的帮助下参与到线上、线下传播活动,并从情感传递、集体记忆的构建、共同信仰完成虚拟粉丝社群精神方面的维系。粉丝在多种文化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文本的生产与交换,将偶像或者影视剧的文本作为养料,根据自身审美主动投入到养料的再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并且借由网络平台,通过传播构建了属于粉丝社群意义的共享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以另一种方式完成社会化的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脱离现实的粉丝在虚拟粉丝社群这个较为封闭的空间中,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容易发生粉丝行为的极化,危及粉丝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