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危害全人类健康的消化道癌症之一,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在西方国家大多以食管腺状细胞癌为主,而我国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并且有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和家族聚集性的特点,提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食管癌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其早期症状大多不够显著,目前还未发现有关特异性、敏感性的早期诊断性指标,由于早期诊断和在普通人群中的筛查手段有限,发现时大多患者为中晚期,疾病往往在发现后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严重危害全球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多数研究认为食管癌的形成是多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多种基因变异,多个阶段交互发展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演变过程,具体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中晚期食管癌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此时放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放疗效果有限,5年生存率仍不容乐观。目前已发现多种与食管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仍然没有发现一种稳定而且有指导作用的相关标记物运用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rbB-1或HER1)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是由原癌基因C-ErB-1编码的跨膜糖蛋白,EGFR与许多常见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大肠癌等的研究及相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单克隆抗体的应用,EGFR在食管癌的研究中已成为热点,国内外多项研究普遍显示出EGF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而在周围正常粘膜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EGFR的过度表达常提示有较差的临床预后,因此针对食管癌EGFR的过度表达与放射治疗的关系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正逐渐开展起来。
其他文献
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又名压疮、压迫性溃疡、褥疮,简称PU)是身体体表尤其是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过高压力作用导致血流受阻而产生的皮肤和/或深层组织坏死。给患者及其家
整体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的数学解题思想.本文主要阐述了核心素养下整体思想运用的教学特征、效果及实施中要关注的要点;并结合整体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论述如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