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湿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因此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重点保护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白洋淀湿地,地处缺水的华北平原半干旱区,是该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独特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使其发挥着缓洪滞沥、蓄水兴利、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渔苇生产和生态旅游的生态功能。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文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恢复为主题,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及生态环境功能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分析了白洋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主导生态因子水文特征的变化、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影响。第三部分,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途径,并为其稳定发展提出了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洋淀面临着一系列生态问题:水源不足,水体污染严重,泥沙淤积,干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水文特征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生态过程特有类型的决定因子。由于自然干旱、污水排放、水库拦蓄以及地面水不合理利用等多种因素影响,近50年来白洋淀湿地水文特征已发生明显变化:入淀水量减少,淀内水位降低,干淀频次增加,水质污染严重。(3)水文特征变化改变了湿地内的水量和水质,进而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湿地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生物链缩短,生物量增大,湿地向沼泽化方向发展,进入湖泊演变的衰退期,从而严重影响了湿地蓄水调洪、调节气候以及生物生产等生态功能的发挥。(4)通过恢复湿地水量、水质、湿地基底、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科学划分湿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发展特色经济、科学管理适度丌发等措施的实施,保障湿地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的尝试在于:(1)抓住水文特征是建立和维持湿地及其过程特有类型的最重要决定因子,以水文特征变化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白洋淀湿地水文特征变化及其生态影响。(2)应用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从湿地生境、湿地生物、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三方面,从湿地各生态要素的恢复到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构建与调控,以及科学管理、适度开发等不同层面,系统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生态恢复的途径。(3)正在兴起并处于研究发展中的湿地生态恢复理论在白洋淀湿地的具体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常规抗结核治疗与常规抗结核治疗加超声引导配合局部注药在治疗女性盆腔结核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部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课堂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这不仅跟学生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也息息相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在
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通过相关专业融合、课程体系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融合、培养主体融合,构建农村幼儿教师的"UGK"培养模式.同时,建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型就业关系,这种就业关系的弱从属性特征与平台有意“去劳动关系化”,使平台从业者被排除在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面临着失业风险无法保障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产品质量低劣而导致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现象日渐增多。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困扰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完善产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