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权利平等——兼析转型期中国农民权利问题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权利的论述和平等理论的论述,前人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在平等就是权利的质的规定性、权利的实现必须实现权利的平等问题上,却是论述极少。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应当真正享有权利,而自由意志的规定性就是无差别的平等,因此,权利的平等是权利的本质性规定。同时,权利平等也是现代法治特征的质的规定性。现代法治所具有的社会公正、政治民主和法制权威等特征的内涵,都离不开权利平等这个‘中轴’,都要落到这个基点上才能作出某种实质性的解释。从“权利平等”本身出发去认识研究权利平等,将权利平等放在社会现实关系中去研究,这才是遵循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运用辨证唯物史观的科学研究方法。再通过对农民权利平等性问题的研究,为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当前转型期中国“三农”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解决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权利的法学视角。法学界对农民问题的研究分析也甚少,不是太笼统失之理论分析,就是太过于部门法化,总之,没有触及农民权利背后的平等性问题。从权利法学的角度去研究“三农”问题,揭示其权利不平等的本质,已是今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时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及现实的研究,认为由于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在制度设计上对农民权利的限制乃至剥夺而导致其贫困,进而引发“三农”问题,而非因贫困导致权利的丧失,所以“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法律问题,即如何充分保障农民的权利平等、如何把农村纳入统一的国家法治现代化战略的问题。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以权力为分析工具对刑事政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政策、社会政策、公共政策和刑事政策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论证了刑事政策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刑事政策是一种公共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会议的召开,更为明确的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