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支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基于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研发活动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要的决策,研发支出是企业创新的起点。关于研发支出的经济后果,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支出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价值,并且与股票价值正相关。但研发活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尤其是探索型研发活动失败的风险很高,因此企业的研发支出强度越大,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越高。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对研发活动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一方面加剧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给了管理层利用研发活动自利的机会。在我国企业的管理层习惯“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下,管理层是否会隐藏研发活动的坏消息,或者联合利益关联方炒作企业的研发活动,企业的研发支出对股价崩盘风险有什么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假设。进一步地,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研发支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由于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以及企业研发支出的差异可能会对研发支出的经济后果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分组研究了产权异质性对研发支出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以及企业研发支出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本文接着研究了研发支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尝试从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研发支出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机制进行解读。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的研发支出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企业外部的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是导致二者正相关的重要原因;(2)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操纵研发活动的动机更多,研发支出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3)探索型创新的风险更高并且更难监控,更容易成为管理层隐藏自利行为的工具,进行探索型创新的企业研发支出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在推动企业研发创新的同时,国家政府及监管机构应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企业研发信息的披露;(2)健全法律法规并规范分析师的职业道德,避免分析师与企业合谋扰乱资本市场;(3)完善公司治理体系,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缓解管理层的自利行为。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实体经济逐步壮大,资本市场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金的活跃使得商业银行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同业间对资本的竞争以及外资的入侵也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2014年以来国家多次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控资本的流动率,如不断变动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存贷款利率;鼓励融资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防膨胀、保稳
证券市场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组成要素,其信息披露质量,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投资者合法利益是否能得到保护,更关系到证券市场的效率是否能有效发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宣讲十九大精神时一再强调: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从提高证券服务机构、私募基金、上市公司、发债企业质量,特别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上下工夫。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趋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近年来,由于目前国内市场需求日渐饱和,市场容量增长趋缓,走出国门全球化发展成为我国各大汽车企业的大趋势。回顾我国汽车产品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情况,原来单一的、局部性的产品价格竞争策略现已随着全球市场核心竞争力焦点的转变逐渐失效;整体系统性、高层次的品牌核心力竞争已日渐主导市场格局,品牌建设能力已成为汽车企业的关键性
近年来我国股市时有股价崩盘的情况发生,股票价格的涨跌波动成为了近年来研究关注的热点。股价崩盘不仅威胁着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给监管者带来巨大的挑战,也扰乱着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应对股价崩盘的巨大危机,我国政府于2015年第三季度注资组建了一支“救市国家队”,旨在通过向市场注入资金来提振市场信心、缓解流动性枯竭问题,缓和股价的异常波动,维护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企业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建设,从最初的老八股发展到2019年3700多家上市公司,沪深两市股票市值也在2019年末达到了64万亿元。证券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信息桥梁,应运而生,他们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对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给出评级建议。分析师评级报告不仅提供给机构投资者,也会向中小投资者公布,因此成为投资者重要的投资决策信息来源。证券分析师近年来快速发展增长为市场提供了
高校体育场地以往是开展校内体育课程的地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场地也逐渐成为了承办校内外体育竞赛和大型活动的热门地点。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对体育场地的管理难度陡然上升。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场地咨询与租借申请的业务量增多,同时租借场地所举办的活动的多样性让管理人员难以进行审批。本文在当前国内高校体育场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申请审批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工作流的高校体育场地云信息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对外贸易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业务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也呈现出逐渐繁荣的景象。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货运代理行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行业发展的瓶颈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货运代理企业面临着低价竞争、业务量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和经营风险加剧等问题。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货运代理市
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包括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减免小微普惠性税收、降低社保费率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减税降费也是中央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审计署同步开展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旨在及时反映和揭示已出台的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措施在各地区的落地情况以及执行中存在的新问题,促进积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涌现了大量问题和风险,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银行业的信贷业务是政府审计监管的重要方面,在当前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审计也应转变审计思路,完善审计体系,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改进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做到进一步从严规范和科学治理。本文首先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无论是管理、经营环节,还是财务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实际经营状况偏离预期目标等现象,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因此,为了稳健经营、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必须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监测能力和水平。本文以W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构建一套可供实际使用的财务风险监测体系,进而对其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控与评价。本文首先分析了W银行的盈利现状,流动性现状,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