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在炎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wangke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氧自由基(Ractive oxide species,ROS)是含氧自由基的总称,这些自由基高度不稳定且十分活跃,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过量的ROS会不可逆地破坏细胞和生物分子,进一步导致炎症反应发生。从体外摄取抗氧化剂以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稳态和ROS基础水平,是避免过量ROS累积的有效方法。然而常规的抗氧化剂面临较多问题,例如体内安全性较差、在体内无法降解以及构建抗氧化剂载体的复杂性等。本文以小分子发光物质鲁米诺(Luminol)为功能单元,将其与生物安全性良好的白芨多糖(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BSP)键合得到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响应的纳米粒(LBSP NP),通过清除高水平ROS以及抑制巨噬细胞中MPO的分泌实现了有效治疗,同时体内实验也证实了LBSP NP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从而克服了传统抗氧化剂在安全性和功能性分子靶向病理组织方面的不足,为炎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论文第一章,简单阐述了过量ROS会导致炎症疾病的产生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病症和抗炎抗氧化疗法的相关策略与最新进展,重点强调了基于环糊精抗氧化疗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白芨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以及基于糖类物质的纳米材料在抗炎抗氧化治疗中的应用。在第二章中,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从白芨块茎中分离得到了三种多糖:BSP-1、BSP-2和BSP-3,产率分别为0.4%、0.6%和0.7%。通过高效凝胶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糖分子量,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鉴定了其基本结构特征,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评价了三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得到的白芨多糖具有多糖的特征峰。提取时醇沉浓度越低,得到的白芨多糖分子量越高。当醇沉浓度为30%时,BSP-1的分子量为为128.34 k Da;当醇沉浓度为50%时,BSP-2的分子量为9.97 k Da;当醇沉浓度为90%时,BSP-3的分子量为9.26 k Da。而且不同的分子量赋予了白芨多糖不同的抗氧化活性,白芨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其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分子量为128.34 k Da的BSP-1抗氧化活性最高,是低分子量9.26 k Da的BSP-3的1.5倍。体外安全性实验和抑菌实验证实了白芨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内安全性和一定的抑菌能力,有望用于抗炎抗氧化的治疗。我们发现高分子量的BSP-1水溶性较差,不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难以对其改性。较低分子量的BSP-3水溶性较好且易溶于DMF。在此基础上,针对过量ROS导致炎症反应的问题,第三章成功合成了一种可以将功能性分子靶向递送至炎症组织的基于鲁米诺/白芨多糖的纳米材料,用于抗炎抗氧化治疗。首先采用简单合成方法将鲁米诺键合白芨多糖制备出功能材料LBSP,继而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粒子LBSP NP,确定其形貌特征为200 nm尺寸以内的纳米球状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了时间依赖性的细胞内在分布图,巨噬细胞对Cy5/LBSP NP的吸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表明LBSP NP可以被炎症细胞有效地内在化。体内机制初步证实了LBSP NP可以清除高水平的MPO,并明显抑制巨噬细胞MPO的分泌。同样,LBSP NP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清除率达81.3%,弥补了BSP-3这方面的不足。同时,LBSP NP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弥补了Luminol体内安全性较差的不足。因此本课题基于鲁米诺/白芨多糖构建的纳米粒LBSP NP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安全性高的纳米材料,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并实现有效治疗,有望用于其他相关疾病的成像及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采用二维斑点分层应变技术研究右室间隔起搏及左束支起搏对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和整体心肌做功的影响,评估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是否比右室间隔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更符合生理性起搏的要求。方法:随机选取42例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
本文针对一辆带有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插电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PHEV),建立了三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车速预测模型,能量优化框架则选择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采用庞特里亚金极小值原理(PMP)作为求解算法,进行了考虑电池温度影响的多目标能量管理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Autonomie数据库,本文建立了并联式PHEV动力系统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发动机、电动机、电池和传动装置
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相对独立,不受其他电站的制约,且易于扩建,并网手段相较于集中式光伏电站更为简易,在新增光伏装机总容量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但目前还存在系统输出不稳定、功率调节有限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福建省厦门市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开展了装机容量为21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系统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华电厦工的21 M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项
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高糖、高脂肪酸为显著特征的代谢疾病之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与脂肪性肝病存在密切联系。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指除酒精因素外以肝损伤、肝脂肪变性和脂质代谢紊乱等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因肝脏长期或反复处于高糖、高脂肪酸的环境下造成。脂肪性肝病、糖尿病均是代谢异常综合性疾病,其病因及病机之间也存在很多共同点。目前尚无可用于临床防治T2DM或N
随着5G等高新科技的出现,新一代移动智能终端朝着更能满足人机交互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方向发展。对于智能设备而言,其能源系统应满足体积小、柔性高、容量大、输出稳定等要求。锂硫电池作为一种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二次电池,拥有较大的理论能量密度(2500 Wh/kg),十分契合智能设备对于能源系统的要求。由于锂硫电池的纤维化以及“穿梭效应”等问题,目前对于锂硫电池小型化、柔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面结构上,对于
神经义肢技术的问题是在神经科学发展应用中凸显的具有较多伦理争议的问题。由于该技术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大脑,大脑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各种难治性的神经系统疾病迫切需要新的医疗技术,所以神经义肢技术的发展成为了各个行业学者和专家关注的前沿科技。该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神经和精神功能障碍,它通过电刺激肌源性区域、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来恢复或代替受损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或断肢,帮助其它治疗措施无效的患者治
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手段,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缴纳的税收比重各不相同,因此税收给企业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压力与负担。尽管国家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但是企业仍需承担一定的税费,导致资金流出,企业留存收益降低,这对于那些存在资金缺口融资困难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企业存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避税的动机,以减轻自己的税负。这样一来,可能会给企业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效率带来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
受技术瓶颈与设备成本的制约,完全自动驾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人机共驾阶段将在未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人机共驾模式下,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能够有效减少交通事故以及缓解驾驶人的操作负荷。但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由于驾驶人的驾驶习性多样化,常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总是沿着车道中心线行驶,与真实人类驾驶体验有明显不同,比如在弯道场景中部分驾驶人会更倾向于沿着弯道内侧行驶,否则会产生不安全感,导致驾驶人的精神负荷增加。论
全降解血管内支架可在完成血流重建后被机体降解吸收恢复血管舒缩,良好的血管修复潜力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患病群体,血管老化是最主要的增龄性改变,血管随之产生一系列疾病易感环境,如高炎症基础、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硬化等。另一方面,由于全降解支架的可降解活性,在与血管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较传统的惰性金属支架材料有显著的区别。主要在于支架降解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的生物学改变,
随着制造业朝自动化方向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凭借非接触、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定位技术。在生产线完成的高质量产品的制造生产、测量检测、分拣分类都离不开图像匹配。形状匹配作为图像匹配中最适合对工件进行识别定位的技术,一直都是机器视觉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形状轮廓点梯度的匹配算法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时工件定位问题。针对传统形状匹配算法搜索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