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中eIF-4E、Skp2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y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周期是一个细胞经过生长、分裂而增殖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在CYCLINS、CDKS、CDKIS以及p53、pRb等一些调节蛋白的精确调控下进行的。一旦这些调节蛋白的量过多、过少或者蛋白的活性升高、降低都将会导致细胞的失控性生成,即肿瘤的发生。本研究从蛋白翻译(eIF-4E)、蛋白降解(Skp2)和蛋白活性(HPV感染)三个方面,探讨其各自在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IF-4E、Skp2蛋白在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9例低级别上皮瘤变(CIN1级),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级)和31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2)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DNA。 结果:(1)eIF-4E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表达,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逐渐增强:正常上皮<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P<0.05),且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更强;(2)Skp2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表达,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逐渐增强: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P<0.01),且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更强;(3)HPV16/18DNA在四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两组之间没有差别(均为96.8%)以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4)在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三组中eIF-4E蛋白表达和HPV感染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Skp2蛋白表达和HPV感染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两组中呈明显正相关(P<0.05);(5)eIF-4E和Skp2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两组中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与eIF-4E、Skp2蛋白表达及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eIF-4E蛋白表达和HPV感染在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Skp2过表达主要在宫颈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的指标,且与HPV16/18感染之间呈明显相关性。E6-P53-eIF-4E和E7-SKP2-RB可能是两条新的HPV致癌途经。致癌蛋白eIF-4E和Skp2在宫颈鳞癌形成中可能也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其永久性的功能丧失是由于上行和下行的轴突被离断而缺乏成功的再生所导致。轴突再生的失败,目前基本上归因于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are ke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xt-generation displays for ultra-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Altative materials beyond organic LEDs
期刊
期刊
The tunability of the terahertz dielectric spectra of Y3Fe5O12(YIG) ceramics under extal optical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using terahertz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are mostly created by an arduous micromechanical exfoliation and manual restacking process.In a recent report pu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