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细胞周期是一个细胞经过生长、分裂而增殖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在CYCLINS、CDKS、CDKIS以及p53、pRb等一些调节蛋白的精确调控下进行的。一旦这些调节蛋白的量过多、过少或者蛋白的活性升高、降低都将会导致细胞的失控性生成,即肿瘤的发生。本研究从蛋白翻译(eIF-4E)、蛋白降解(Skp2)和蛋白活性(HPV感染)三个方面,探讨其各自在宫颈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IF-4E、Skp2蛋白在1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9例低级别上皮瘤变(CIN1级),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2、3级)和31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2)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DNA。
结果:(1)eIF-4E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表达,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逐渐增强:正常上皮<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P<0.05),且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更强;(2)Skp2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呈阴性表达,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逐渐增强: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P<0.01),且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更强;(3)HPV16/18DNA在四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两组之间没有差别(均为96.8%)以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4)在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三组中eIF-4E蛋白表达和HPV感染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Skp2蛋白表达和HPV感染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两组中呈明显正相关(P<0.05);(5)eIF-4E和Skp2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两组中亦呈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与eIF-4E、Skp2蛋白表达及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eIF-4E蛋白表达和HPV感染在宫颈鳞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Skp2过表达主要在宫颈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的指标,且与HPV16/18感染之间呈明显相关性。E6-P53-eIF-4E和E7-SKP2-RB可能是两条新的HPV致癌途经。致癌蛋白eIF-4E和Skp2在宫颈鳞癌形成中可能也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