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性肺间质疾病,以肺泡结构破坏继以纤维组织代替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和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的肺功能的破坏,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UIP)为其主要影像学表现。该病起病隐匿,发病率逐年增加,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3-5年。血管生成近年来已被证实为IPF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能够通过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调节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过程促进IPF的进展。瘦素(leptin)是由白色脂肪细胞、肝脏星形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非糖基化蛋白质,作为一种脂肪因子,除调节摄食及代谢外,也在外周器官的炎症、免疫等方面发挥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其与肝纤维化、心肌细胞纤维化、脾纤维化等多种脏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目前瘦素与IPF的关系在国内外缺少相关研究。研究发现瘦素可直接作用于内皮上的相应受体使其磷酸化从而激活转录因子,上调包括VEGF在内的内源性血管增生刺激因子,进而间接促进血管的新生。本研究将通过检测IPF患者血清VEGF和瘦素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之间及与相关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IPF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IPF组选取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IPF患者42例,同时选取20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整理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身体质量指数。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瘦素与VEGF浓度水平。IPF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全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percent,N%)、动脉血氧分压(Pa0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02),完成肺功能指标如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以及胸部高分辨CT(HRCT)等的测定;同时我们也收集健康对照组CRP、WBC、N%的指标。本研究所有计量数据均使用SPSS 26.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PF组患者血清VEGF、瘦素检测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组患者血清VEGF、瘦素水平之间呈现较弱的正相关(r=0.377,P<0.05)。2.IPF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HRCT评分、PaCO2、WBC呈正相关(P<0.05);与Pa02、TLC(%)、DLco(%)呈负相关(P<0.05);与CRP、N%无明显相关性;IPF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HRCT评分、PaCO2、WBC呈正相关(P<0.05);与Pa02、TLC(%)、DLco(%)呈负相关(P<0.05);与 CRP、N%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PF患者血清瘦素、VEGF的高表达,及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提示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在IPF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互相协同的促进作用,因之二者或可作为IPF治疗的新靶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二者表达水平与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提示在评估IPF疾病严重程度时或许可将其作为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