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官底簿》一书简明记载三百六十三家土官来历、民族成份、职位、承袭等,着录时间为明洪武初年至嘉靖年间,所载次第,以云南为首,依次是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每个区域内排列各家土官,又以府、府属州县为序,即《土官底簿》对土官记载,有主次先後之分。自清雍正改土归流後,云贵诸省土官系谱、事蹟、文献多匮乏,《明史·土司列传》只记其征伐刑政之大端,而於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清以来各地方志所明代土官沿袭更欠明晰。《土官底簿》一书虽出於案牍簿籍,而建置源委一一可征,实可视为研究明代西南诸省土官沿袭、废黜的重要史籍,也为明代边疆民族史研究提供足资考据的有力材料。本文在对文本作全面校勘、注释基础上,复试就《土官底簿》所载土官事蹟作简单释析,探寻其中所反映的明代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土官与朝廷及土官之间的矛盾、及其与其他土司文献记载异同等方面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