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官底簿》校注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vi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官底簿》一书简明记载三百六十三家土官来历、民族成份、职位、承袭等,着录时间为明洪武初年至嘉靖年间,所载次第,以云南为首,依次是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每个区域内排列各家土官,又以府、府属州县为序,即《土官底簿》对土官记载,有主次先後之分。自清雍正改土归流後,云贵诸省土官系谱、事蹟、文献多匮乏,《明史·土司列传》只记其征伐刑政之大端,而於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清以来各地方志所明代土官沿袭更欠明晰。《土官底簿》一书虽出於案牍簿籍,而建置源委一一可征,实可视为研究明代西南诸省土官沿袭、废黜的重要史籍,也为明代边疆民族史研究提供足资考据的有力材料。本文在对文本作全面校勘、注释基础上,复试就《土官底簿》所载土官事蹟作简单释析,探寻其中所反映的明代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土官与朝廷及土官之间的矛盾、及其与其他土司文献记载异同等方面内涵。  
其他文献
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其收藏多宋元旧盘及名家稿钞校本。光绪三十三年,醑宋楼大部份藏书售予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此一事件在中日两国学界均引起极大震动。
刘呐鸥是中国新感觉派的开创者,也早已被文学史家公认为是新感觉派的灵魂人物。他开办书店,创办杂志,翻译创作小说,涉足电影业,忙碌而充实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不可磨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流,其创作所遵循的审美习惯、审美方式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象类型、语言方式、意境构造对于其他艺术模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诗意性”成为我
《文选》文包括三十六种文体,其中七、对问、设论、连珠四体较其他文体有着更多对作品艺术性的追求以及非严肃的色彩。另外,这四体文章多是韵散结合,且和赋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