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中国已经告别了粗放盲目的单一物质文明建设阶段,国家和民众越来越重视社会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健康。“十二五”期间,国家更是把文化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周期的工作重点。在强大经济后盾的支持下,中国的建筑业界不再限于设计水平与施工技术的制约。对建筑本源的思考,对建筑文化的思考,业已成为建筑教育者以及执业建筑师在研究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以“博物馆建筑”为研究对象,“文化属性”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博物馆建筑在文化视野下所进行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逐层深入剖析,建立起博物馆建筑的“文化属性”、“文化驱动力”与“文化表征”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链条,进而揭示出特定时期内,“文化属性”在博物馆建筑发展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这一机制的研究,使我们对“博物馆究竟是什么?”“现在的博物馆建筑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形式?”“将来的博物馆建筑发展趋势如何?”等问题能够做出一定程度上的阐释。本文共分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主要解释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等,同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推演和归纳出本文的分析逻辑和分析结构,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第2、3、4章):通过对文化属性在博物馆建筑发展中三个典型历史时期的研究,在由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剖析中,构建起从社会文化背景到博物馆建筑要素的映射关系,系统地给出典型时期文化属性作用机制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第5章):这部分内容是本文分析的重点之一,第二部分的三个章节,为当代博物馆文化属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分析基础,通过对当代博物馆建筑各类建筑现象的分类梳理与分析,再与前述典型历史时期的作用机制相比较,得出当下博物馆建筑发展中文化属性的作用机制。第四部分(第6章):该部分系统地总结了文化属性作用机制的全貌以及各个作用时期之间的衔接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给出本文对博物馆建筑未来发展趋势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