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轻中度慢性失眠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使用驾驶模拟仪,评估轻中度慢性失眠患者、轻中度慢性失眠合并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在不同驾驶场景下驾驶能力的变化,探讨其驾驶能力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障碍专科门诊且符合ICSD-3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患者,利用神经心理量表评价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水平,排除重度失眠患者及重度焦虑抑郁患者,将入组者分为2组,其中轻中度慢性失眠伴轻中度焦虑抑郁组(MMCI+MMAD组)18例(男:女=12:6),单纯轻中度慢性失眠组(MMCI组)15例(男:女=12:3),并招募基本信息匹配的正常对照组(CG组)16例(男:女=12:4)。利用神经认知功能量表进行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记忆能力测评。利用模拟驾驶仪模拟不同驾驶场景,收集受试者驾驶行为相关数据,主要包括:避让虚拟行人的反应时间、对红灯的反应时间、碰撞虚拟行人的次数;分心驾驶及疲劳驾驶的速度、加速度、方向盘转速、油门及刹车踏板值、车道偏移等驾驶参数,并计算其均值及标准差。结果:1、MMCI+MMAD组及MMCI组MoCA量表总分及其分项视空间和执行功能评分、执行功能领域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MCI+MMAD组与MMCI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在警觉性驾驶实验中,面对突然出现的虚拟行人及红灯时,MMCI+MMAD组碰撞虚拟行人的次数明显高于MMCI组、CG组(P<0.05),MMCI+MMAD组碰撞虚拟行人的次数与MMCI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1)外部分心驾驶任务中,简单驾驶任务(不换道场景)下,MMCI+MMAD组、MMCI组的平均速度低于CG组(P<0.05),MMCI+MMAD组的平均车道偏移高于CG组(P<0.05)。(2)在内部分心驾驶任务下,简单驾驶任务(不换道场景)下,MMCI组的车道偏移标准差与CG组相比明显增大(P<0.05)。(3)简单驾驶任务(不换道场景)下,内部分心和外部分心驾驶任务比较,MMCI+MMAD组外部分心驾驶任务的加速度标准差明显高于内部分心任务(P<0.05);MMCI组外部分心任务的速度标准差、刹车踏板值的均值及标准差、平均加速度明显高于内部分心任务(P<0.05)。4、(1)疲劳驾驶任务中,在单调驾驶(无前车驾驶)及跟车测试(有前车驾驶)的情况下,MMCI+MMAD组及MMCI组的车道偏移标准差明显高于CG组(P<0.1),MMCI+MMAD组与MMCI相比车道偏移标准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2)MMCI及MMCI+MMAD组中,跟车测试(有前车驾驶)较单调驾驶(无前车驾驶)相比,油门及刹车踏板值的均值及标准差、加速度标准差、车道偏移标准差均明显增大(P<0.05)。5、(1)在警觉性驾驶实验中,MMCI+MMAD组MoCA总分与碰撞虚拟行人次数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执行功能领域得分与碰撞虚拟行人次数呈负相关(P<0.05)。(2)在分心驾驶实验中,MMCI+MMAD组执行功能领域得分与内部分心中简单驾驶任务的速度标准差呈负相关(P<0.05),与外部分心中简单驾驶任务的平均刹车踏板值及刹车踏板值标准差、车道偏移标准差呈负相关(P<0.05)。(3)在疲劳驾驶实验中,MMCI+MMAD组MoCA总分、执行功能领域得分与有前车驾驶中的速度标准差呈正相关(P<0.05);MMCI组执行功能领域得分与无前车驾驶中的车道偏移标准差呈负相关(P<0.05)。结论:1、轻中度慢性失眠及合并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下降,以执行功能受损为主,但是轻中度焦虑抑郁可能不会加重轻中度慢性失眠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2、警觉性驾驶测试中,轻中度慢性失眠伴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的反应能力及警觉性下降,而单纯轻中度慢性失眠患者并无此表现,提示轻中度焦虑抑郁会增加患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3、分心驾驶时,轻中度慢性失眠伴或不伴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驾驶能力均有下降,但轻中度焦虑抑郁可能不会增加轻中度慢性失眠患者驾驶能力下降的程度。4、疲劳驾驶中,轻中度慢性失眠伴或不伴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驾驶能力均受损,但轻中度焦虑抑郁并不增加轻中度慢性失眠患者驾驶能力受损的程度。5、轻中度慢性失眠伴或不伴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驾驶能力的下降与其执行功能受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