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由银行等外部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成为银行等外部投资者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准确度量信用风险是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重要一步.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为了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应对来自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我们迫切需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全面控制.该文对信用风险中的违约率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在绪论部分,主要总结和回顾了一下现有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其发展过程;第二章则对目前国外现有的三种主要的信用风险模型:结构化模型、简约化模型和混合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指出了他们的性质和优缺点;第三章是对信用风险模型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违约距离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对三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另外还总结了该模型在中国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一章对中国如何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议和意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违约距离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的指标,违约距离越大说明这个企业的信用状况越好.该文还将违约距离与企业的评级结果对应起来,得到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将信用评级和模型化的估计结果统一了起来,扩大了模型的适用范围.该文的结论是:要提高中国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信用状况信息,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风险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