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自我评价吸引力、性兴趣感知和性骚扰关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骚扰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基于工作中不受欢迎的性注意行为、性攻击行为和性胁迫行为。广义的性骚扰主要包括性攻击行为(如强奸、性虐待等)、语言骚扰(包括各种带有性含义的性别歧视、性别偏见的言论以及侮辱、贬低、敌视异性的言论)、性挑逗(如掀衣服、触摸异性的性器官等)和性胁迫(如强吻、强行搂抱或者强行猥亵等)行为。性骚扰是最严重的社会行为。目前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无数性骚扰的事件发生。但很多人对于性骚扰的认识是不够的,对其界定也不甚了解。国外针对性骚扰的研究相对我国要多也更成熟,但我国目前关于性骚扰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尽管给“性骚扰”下的定义很多,但我国现行的法律仍未有“性骚扰”的概念。甚至只有对于性质严重的性骚扰形式,如涉嫌强制猥亵、侮辱罪等才会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处罚。法律层面的忽视也造成目前人们更多还是关注性骚扰的发生率和后果等,对其影响因素及联系机制等还是不太了解。有研究表明性骚扰(包括性侵犯)的核心是对性同意的误解,不正确的性兴趣感知是对他人性同意的误解,因此,探讨性兴趣感知的联系机制对避免性骚扰具有重要意义。性兴趣感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追求性活动的主观兴趣的评估,包括触摸、亲吻、性交等一系列行为。由于对性兴趣的推断不是直接观察到的,而是基于概率线索,因此很有可能发生错误,从而导致对性兴趣的感知错误。而自我评价吸引力是影响性兴趣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评价吸引力高的个体能够感知到较高水平的性兴趣,目前没有研究专门去探究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性兴趣感知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机制。性兴趣感知和性骚扰是显著正相关的,那么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性骚扰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基于此,本研究试图用两个研究来探究自我评价吸引力、性兴趣感知和性骚扰之间的关系。研究一采用问卷法,选取388名异性恋成年男性为被试,探究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性兴趣感知之间的联系机制,验证择偶信心和感知到的异性拒绝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焦虑的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帮助人们理解这一过程。结果发现择偶信心和感知到的异性拒绝在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性兴趣感知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拒绝敏感性在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感知到的异性拒绝经历之间起调节作用,不管是自我评价吸引力高还是自我评价吸引力低的个体,随着拒绝敏感性水平的上升,感知到的异性拒绝经历增加;同时社交焦虑在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性兴趣感知之间起调节作用,无论是对自我评价吸引力高还是低的个体,社交焦虑会影响对性兴趣的感知。随着社交焦虑的降低,性兴趣感知得分增加。研究二同样使用问卷法,选取280名异性恋成年男性为被试,探究自我评价吸引力、性兴趣感知和性骚扰之间的关系,验证性拒绝认知偏差、强奸迷思和性骚扰迷思在这个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性拒绝认知偏差和性骚扰迷思在性兴趣感知和性骚扰可能性之间起中介作用;而性拒绝认知偏差和强奸迷思在性兴趣感知和性犯罪之间起中介作用。但是自我评价吸引力无法显著预测性骚扰可能性和性犯罪。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性兴趣感知之间的关系中,择偶信心和感知到的异性拒绝起中介作用,同时拒绝敏感性调节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感知到的已经拒绝之间的关系;社交焦虑调节自我评价吸引力和性兴趣感知的关系;(2)性兴趣感知和性骚扰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性拒绝认知偏差和性骚扰迷思共同作用的结果;(3)性兴趣感知和性犯罪的关系受性拒绝认知偏差和强奸迷思的影响;(4)自我评价吸引力无法预测性骚扰可能性与性犯罪。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如何科学地对人才进行选拔、培养、任用以及激励,用人单位为人才制定的各类福利政策也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在这种情境下,个性化契约(Idiosyncratic deals)这个概念便应运而生。在雇佣关系中,个性化契约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协商,而是一种特殊的激励手段,这种激励手段主要用于组织对那些在工作中能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员工,或者用于具有某种组织所需要
在对材料的识记中,将朗读的记忆效果优于默读的这一现象称作“生产效应”。根据前人研究,当采用单词、词对、句子等单一实验材料时,生产效应很稳定,但当实验材料涉及文本阅读时,通过朗读或者默读的阅读模式对于阅读理解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以往研究仅仅探讨了中小学生群体在不同阅读模式下的阅读理解,没有区分文章的记忆部分和理解部分,结果不够全面。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以及课程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缺陷、多动与冲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发育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包括学习困难、工作表现差、赌博、网络成瘾、危险驾驶、暴力行为和高犯罪率等。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学龄期ADHD患病率为4.31%~5.83%。
正念冥想是一种有目的的不评判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即正念是通过有意识地、在当下时刻、不带评判地关注每一刻经验的展开而产生的觉知。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训练对情绪调节、减轻个体压力、提高注意力、改善视觉空间处理、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都有良好的积极作用。虽然正念经常与冥想联系在一起,但它不仅仅是一种冥想技巧。正念本质上是一种存在方式,它是一种居住在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时刻与开放和接受经验的
网络欺凌,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伤害形式,被定义为一种由团体或个人通过电子手段,一段时间内反复针对无法轻易保护自己的受害者实施的具有攻击性的、有意的行为。近年,网络欺凌已经取代传统欺凌,成为了青少年这类群体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现实生活中广泛出现的不同形式的网络欺凌,不仅使参与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诸如焦虑、抑郁等,而且严重威胁到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使其出现欺凌他人、自我伤害、自杀等消极
偶像崇拜,即追星,是如今网络上常见的一个现象。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崇拜就存在了,不过当时人们的崇拜指向的是神话图腾。在国外,偶像崇拜被认为起源于《星球大战》的流行,在国内则普遍被认为是从《超级女声》播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早期,粉丝追星一般是独自行动,而到了网络极度发达的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饭圈”生态。粉丝们在网上寻找到趣味相投的同类并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在这样的群体内部,大家分工明确,
自我牺牲是处理关系冲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亲密关系中重要的关系维持行为。亲密关系中的自我牺牲是指为了伴侣或关系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利益的行为,具有亲社会导向。自我牺牲是恋爱关系中常见的现象,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恋爱策略,如果人们想要长期维持他们的关系,他们更愿意牺牲直接的自我利益来维护关系的利益。权力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变量,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权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权力对亲社会行为
我国社会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家庭养老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老人将进入机构养老。已有研究表明(Simning&Simons,2017),养老机构老年人中患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者比例达15%~52%。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容易被认为是“正常衰老”而忽视,造成就诊延误,给患者造成痛苦,加重家庭和社会照料负担和经济负担。抑郁症状是抑郁症的前驱状态,有效的预防、早期识别、干预抑郁症状
出行导航、网上选购、发送办公文件、分享即刻趣事等等,都已经将互联网和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诚然,我们已全然离不开互联网,因为它已渗进我们生活的一厘一寸,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通讯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衍生了诸多社会问题。2019年初,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文,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15-24岁的网民中有70.6%的人遭受着网络欺凌,这是一个相当值得社会和政府正视并且重视的数字。网络
小学阶段是发展小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黄金时期,学校应在这个阶段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体育课余社团的开展,要知道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要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其他品质,真正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了重庆市璧山区城区小学学校体育课余社团的现状,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探讨璧山区城区小学体育课余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