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翻译硕士一直是考研的热门专业。MTI是“Master of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的缩写,是2007年新设立的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语言能力,良好翻译能力和广泛知识的高级翻译和口译人员。自2007年成立至今,翻译硕士培养取得了很大发展。截至2015年12月,国内已有206所大学获得翻译硕士培养资格。MTI不仅面向语言专业毕业生,它还为喜欢翻译或希望进入翻译行业的人提供了深造机会。作为一个新的教育体系,翻译硕士培养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国际业务,为高水平翻译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另一方面,由于MTI正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招生、学制、课程设置还是师资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美国,英国,以及港台地区拥有丰富的译员培养历史,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许多学者肯定了他们在译员培养方面的优势,并纷纷向其“取经”,以优化国内翻译硕士培养体系。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可以有效改善我国MTI培养中的不足,同时可以少走弯路。因此,可以通过探究他们在我国MTI薄弱环节的宝贵经验,探讨适合国内MTI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基于这一思路,本文首先对国内MTI研究现状及MTI培养状况进行梳理。借助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从文献、作者、研究主题三个维度考量CNKI数据库中有关MTI研究的文献,以总结MTI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反思其中不足。通过梳理各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我国MTI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不足;通过抽样调查,探究我国在招生、学制、课程设置及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其次,通过总结国内外翻译人才培养机构在上述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究其对我国翻译硕士培养的启示及可借鉴经验。最后,通过总结以上经验,并结合学生职业准备状况调查及市场需求调查,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善措施,包括细化培养目标,提高入学要求,增加考核机制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整合区域师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