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镧掺杂Mo-12SI-8.5B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含量氧化镧(0wt%,0.3wt%,0.9wt%,1.5wt.%2.5wt.%)掺杂Mo-12Si-8.5B合金。主要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体的物相及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氧化镧掺杂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氧化镧掺杂合金中的强韧化机制。并对其中一组合金进行退火处理,探讨了退火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由于能量高,不仅可以细化粉体增加粉体缺陷,也可以使Si固溶进Mo中形成固溶体,这有利于烧结过程的进行。对烧结后的合金分析表明,合金中主要有三相,即:α-Mo,Mo3Si和Mo5SiB2相,其中α-Mo相作为基体,两金属间化合物Mo3Si和Mo5SiB2相弥散分布其中。对比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发现,随着氧化镧掺杂量的增加合金的晶粒逐渐细化,且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分布更加均匀。合金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都随着掺杂氧化镧而得到提高。而氧化镧的掺杂对合金的断裂韧性的影响并不明显(断裂韧性为9MPa·m1/2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室温下合金中各相都是脆性的,所以氧化镧的添加所产生的外在增韧机制对合金断裂韧性提高有限。  高温压缩实验(800℃~1300℃)结果表明氧化镧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而且氧化镧的添加所产生的强化作用随温度升高逐渐显著。在1300℃时氧化镧对合金高温强度的提高可以达到62%。  对Mo-12Si-8.5B+0.9wt.%La2O3进行退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后合金的晶粒长大,致密度提高,退火后合金中出现了少量的Mo5Si3相。对比退火前后的室温力学性能发现尽管退火后合金的强度稍有降低,但断裂韧性提高明显。
其他文献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气候变化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同时污水也被越来越多的看做可再生的能源。基于这一点,很多厌氧工艺被用于处理市政污水,因为好氧工艺需要消耗能量,而
化学抛光与电化学抛光具有抛光效果好,效率高等特点,已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镍合金这种耐蚀材料,采用目前的抛光工艺,不仅抛光效果不理想,而且污染环境,抛光效率低,难以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与传统生物脱氮方法相比,以ANAMMOX工艺为核心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高效,经济,产泥量小等众多优势。NO和N2H4是ANAMMOX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对ANAMMOX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们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尽管研究者已经探明在ANAMMOX菌体内能产生并转化NO和N2H4,但目前尚未对ANAMMOX体系能否直接转化并利用外界环境中的NO和N2H4有明确的观点,本文研究了外界
钒酸铟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阳极材料,以及光催化剂。一维纳米材料有着很高的长径比和比表面积,这一特性有利于电子在材料表面的快速传输。因此,本文合成了钒酸铟纳米带,并将其用于电化学检测以及气体传感。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钒酸铟纳米带由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水热法合成。紫外-可见,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钒酸铟和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残基以及卟啉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将钒酸铟修饰的玻碳电极用于血
微纳晶体材料由于其分子或原子在空间上排列的长程有序性,从而使这些晶体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较薄膜材料而言有明显的提高,这使得晶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很大
硼酸铁锂(LiFeBO3)材料具有理论容量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好、无记忆效应、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视为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LiFeBO3材料有两个缺陷阻碍了其商业化发展,一是电子导电率较低,二是锂离子扩散速率较低。本论文以提高LiFeBO3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为主要目的,研究了烧结温度、碳包覆、颗粒尺寸对LiFeBO3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W具有高的熔点、高的密度、低的热膨胀系数和高的强度,Cu具有很好的导热、导电性和高的热膨胀系数。由Cu和W复合成的W-Cu薄膜具有热稳定性高、电阻率低、强度硬度高、避免铜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