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蘇軾在詞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對詞體、詞風、詞境進行了改革,打破‘詩言志,詞言情’的樊籠,令詞成爲奔放不羈、意氣橫逸、氣魄宏大而無所拘束的作品,提高了詞的文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蘇軾在詞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對詞體、詞風、詞境進行了改革,打破‘詩言志,詞言情’的樊籠,令詞成爲奔放不羈、意氣橫逸、氣魄宏大而無所拘束的作品,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從此令詞成爲中國文化藝術中一朵具有獨特個性的奇葩。 蘇詞中對於時間空間的處理,表現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超越時空、曠達開朗的氣象。這些時空或交錯、或融合,或兩者並存,構成了蘇軾豪放詞中強大的一洗古今的時空感。之所以形成這種風格,一則和他一生中所受儒釋道思想的影響有關,二則和他‘身行萬里半天下’的經歷有關。這些思想和外部環境給了他各種各樣的滋養,令他能超越得失、榮辱,超越時空,最終達至對自我的超越與統合,以獲得心靈的平靜與超脫。 學術界對於蘇東坡的研究歷來十分重視,成果也很多。本文以時空感作爲切入點,希望從一小的側面深化對蘇東坡詞的研究,同時也是一種對文學與思想史關係的研究。
其他文献
受过传统入世思想和西方科学思想教育的宗白华先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思想中的一个根本理念。而作为从传统迷雾中走出的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宗白华先生,其人生
张觉先生研究《韩非子》多年,《韩非子校疏》是他毕生心血所在。该书对《韩非子》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精审的校注,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给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韩
唐传奇与六朝小说相比,“演进之迹甚明”;而紧承其后的宋代文言小说与之相比,不仅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艺术成就也相去甚远。其原因主要在于著述和创作两种不同的述作观影响所
人文精神是举世瞩目的一个热点论题。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和承载物——作家和文学,他们在人文精神的创造、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新文学正是在人文精神的闪烁光耀中,以“
昭君故事的关键在于出塞,由于出塞,昭君不可避免地被牵扯到民族关系的问题之中.该文试图立足于昭君形象在文学、历史上的不断演变(包括咏昭君作品思想主题的演变和昭君形象悲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是位典型的移民作家,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亚洲的印度、欧洲的英国三个地区有着复杂的关系,他的故土是印度、出生在特立尼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