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now imaging, CDFI)技术研究前臂内侧皮瓣(MFF)穿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MFF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健康志愿者年龄20-60岁,采用CDFI技术对其双侧MFF主干血管及穿支血管(管径≥0.5mm)进行检测。被检者前臂呈外展外旋位,进行相关数据测量;记录每侧MFF穿支血管的数目、血管走行类型;对穿支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尺骨茎突水平中点与肱骨内上髁下缘距离(D),将D分为九段,尺骨茎突水平中点为0,以直方图表示各穿支起点及其深筋膜穿出点及总的穿支起点及其深筋膜穿出点所在的体表位置。结果:BA、UA、CIA、ICUA、URA、穿支(管径≥0.5mm)的管径、走行位置、方向、是否进入皮下组织均可显示,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双侧前臂内侧皮瓣穿支的数量、来源、走行位置、及穿深筋膜处位置并不对称。160侧前臂内侧皮瓣共检测到穿支动脉(管径≥0.5mm)645支,平均4.03支(3-6支),蒂长3.44-28.8mm,可见三种类型:Ⅰ型肌皮穿支(12.4%);Ⅱ型肌间隙皮穿支(83.7%);Ⅲ型直接皮穿支(3.9%)。最粗大穿支管(外)径1.0±0.3mm。645支穿支血管起点87.5%出现在尺肱连线的第2、3、4、8段,深筋膜穿出点86.3%出现在尺肱连线的第2、7、8段。尺动脉及各穿支血管峰值流速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5),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MFF穿支的来源走行分布,有无变异或缺如,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术前MFF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