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21基因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尖锐湿疣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外阴鳞癌,39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其中I-II级22例,Ⅲ级17例),51例外阴尖锐湿疣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FHIT蛋白在正常外阴、VINⅠ-Ⅱ、VINⅢ、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20/20)、63.6%(14/22)、11.8%(2/17)、4.1%(2/49),4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9.526,P=0.000); VINⅠ-Ⅱ与VINⅢ组,VINⅠ-Ⅱ与外阴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5,P=0.001;χ2=30.848,P=0.000);VINⅢ与外阴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 P =0.253)。②FHIT蛋白在正常外阴、外阴尖锐湿疣、外阴癌3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49,P=0.000);外阴癌与外阴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71,P=0.680)。③FHIT蛋白在正常外阴、VINⅠ-Ⅱ、VINⅢ、VCA 4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04,P=0.000); VINⅠ-Ⅱ与VINⅢ组,VINⅠ-Ⅱ与VCA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5,P=0.001;χ2 =28.697,P =0.000);VINⅢ与VCA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592)。④p21蛋白在正常外阴、外阴尖锐湿疣、外阴癌3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88,P=0.000);外阴癌与外阴尖锐湿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917)。⑤p21蛋白在正常外阴、VIN、VCA 3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67,P=0.000);VIN组与V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460,P=0.000);而VIN组与正常外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69,P=0.793)。⑥FHIT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外阴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在高、中、低分化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FHIT蛋白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2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1,P=0.970)。⑧FHIT蛋白与p21蛋白的表达在外阴癌组织中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①FHIT基因和p21基因异常表达与外阴癌和外阴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关,部分外阴尖锐湿疣有可能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FHIT蛋白可能可作为检测外阴癌前病变转归的生物学指标。②FHIT基因的异常是外阴癌变的较早期事件,与外阴癌的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③FHIT基因在外阴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p21基因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