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的文化转向,众多翻译学派从不同视角阐释解读译者的主体性,而释意理论正是多方面体现译者主体性的理论学派。本文综述了前人研究,以斯莱科维奇和勒代雷的释意理论为指导,尝试解读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程序中的体现和限制,并以中国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经典译作《天演论》为范例,具体探讨在理解、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以及表达这三个翻译阶段中,严复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并试图指出在释意理论指导下严复译作的瑕疵之处。释意理论结合了认知科学与翻译实践,并在认知心理学指导下,提出了翻译程序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天演论》体现了严复在翻译过程中的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作用。《天演论》中,无论是严复出色的翻译还是有意识无意识的误译都是研究释意理论视角下翻译程序各阶段译者主体性较全面的示例。论文通过对释意理论、译者主体性的描述性研究并以《天演论》为例辩证地研究分析严复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结果为:在理解阶段,体现了译者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的作用;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阶段,体现了译者的动态心理活动;在表达阶段,体现了译者语言知识、写作能力及选择决定的作用。但是译者主体性作用并非毫无限制,即译者不能违背原文意义,滥用译者主体性将违反其工作规范。通过本研究,作者希望能帮助译者认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并为译文评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