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旅游发展的热潮中,异民族所持有的"地方性知识",既满足了全球化时代人们对多元文化的向往,又成了相关地区发展旅游的基石。而部分旅游机构或企业,总不免在生态系统千差万别,民族文化千姿百态的旅游目的地,使用一种"普适性"思路进行旅游发展和定位。各民族所持有的异质性禀赋极高的"地方性知识",也在这样的指导思路下被统一化和标准化,甚至还被重组和复制在不同性质的旅游目的地。当前旅游发展总摆脱不了受其生命周期制约的魔咒,其症结也正在于此。黄岗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双江乡。时下,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正当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在起步之初,一些常规的旅游发展弊端也正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旅游主题定位、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等,均较少关注当地乡民所持有的"地方性知识"。基于此,对黄岗乡民的"地方性知识"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知识和经验,服务于当前的旅游发展,也就显得极其急迫和重要了。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法,运用人类学理论,以黄岗侗寨为个案,对其"地方性知识"进行全面的发掘,并分析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这样的"知识"如何与民族旅游的发展相互契合。才能摆脱受其生命周期制约的魔咒,立足于此,笔者将本研究分为如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黄岗侗寨的自然生态环境、村寨历史,呈现了黄岗侗寨独特的"地方性知识"形成的大环境、同时叙述了其旅游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按照人类学家斯图尔德将文化比喻成"蛋糕"的方法,将黄岗侗族乡民的"地方性知识"分为本土生计体系、本土习俗体系和本土信仰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探讨各个"蛋糕"层面上的"地方性知识"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与功效,发掘与利用。第三部分立足于跨文化互动及文化的适应理论,对黄岗侗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当地"文化生态共同体"的稳态延续是确保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结论。第四部分将当地旅游发展需要规避的认识问题加以阐明,以期对今后黄岗迎来"大众旅游"时,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