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觉监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来源 :辽宁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视觉监控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新兴的和充满挑战性的研究内容。所谓“智能”是相对传统监控方式而言,系统可以自动对拍摄到的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对监视场景中出现的异常目标或现象及时做出反应,并根据当前状态对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提醒值守人员注意相关监控画面以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将损失降到最小。智能视觉监控系统克服了传统监控方式中需靠人力日夜值守、被动录像事后处理等诸多不足,充分发挥了其实时、主动、全天候、可防范于未然等优势,从而可以协助人甚至代替人来完成监视或控制任务,大大减轻了人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监控成本。因此,智能视觉监控系统在安全防范、交通控制、军事安全、火灾报警、人群控制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前,智能视觉监控技术虽有了长足发展,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还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内外大批学者也对该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智能视觉监控中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在运动目标检测方面,考虑到时间差分法分割目标容易产生“空洞”和光流法实时性较差等因素,本文着重研究了基于自适应背景减除的运动检测方法。通过大量实验,逐一验证了非参数模型、W4模型、单高斯模型和混合高斯模型等自适应背景减除算法,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期为实际场合的应用提供更多更合适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高斯背景建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增强了背景模型的稳定性,有效提高了背景模型的训练效率,大大减小了光照变化、背景扰动(典型的如树叶摇晃)等外界干扰对背景模型的影响,在室外、室内环境下均可快速、准确、完整地分割出运动目标。 其次,针对图像后处理去噪,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滤波方法,着重讨论了形态学中的膨胀、腐蚀运算在去噪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接着,关于目标跟踪,本文主要研究利用Kalman滤波的方法实现对运动车辆和行人的实时跟踪。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对诸如目标下一步的位置、速度等参数做出估计,可为后续相关匹配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后,本文研究了基于形状特征的目标分类方法,如复杂度、高宽比、占空比等关键特征。实验表明,上述特征可有效区分车辆和行人,可达到满意的分类效果。另外,本文将上述形状特征作为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仿真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对基于自适应网络的模糊推理系统(ANFIS)(Adaptive-Network-basedFuzzy Inference System)在船舶航向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研究。本文从船舶非线性模型的研究出发,通过
超(超)临界机组以其高效、低污染的优点而逐渐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然而其多变量耦合、强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特点给超临界机组的运行与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深入开展对超(超)临界机组模型及控制的研究,对超(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优化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本文重在研究超临界机组给水控制系统,包括给水工艺分析、控制方案改进、模型建立、参数优化等方面。本文以长春350MW超临界机组为例,认真地分析了给
系统辨识是自动控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特殊作用,应用于各种领域。本文以系统辨识技术为背景,以火电厂实时运行数据为研究依据,以火电厂典型热工过程为实际研究对象,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火电厂热力系统的模型辨识问题,分析了影响系统辨识结果的主要因素以及在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火电厂给煤量对汽包压力的影响,分别采用了经典辨识方法、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对给煤量—汽包压力模型进行了辨识,
工业过程中控制系统的性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执行机构或其他设备的老化,会逐渐恶化,因此需要定时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评价。目前,广泛应用的评价基准有最小方差基准、广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能为心脏疾病的正确分析、诊断、治疗和监护提供客观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光伏电池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光电利用形式,但是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自身材料的限制(单晶硅、多晶硅、薄膜晶体的转换效率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还会受到各种外部条件,如光照强度和电池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本文以复合抛物面(CPC)型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PV/T)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硅电池的
能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但常规能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使其并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发展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全球课题。我国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加快风电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风速受到气候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使风机出力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大规模风电场并网发电,就会给电力系统的调度规划和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要想既能安全供电又能充分的利用风能,就需要借助概率
混沌是指在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一种貌似无规则的类似随机的现象。由于这个性质,使它可以被应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近年来生物学家Cloe发现整个蚁群行为是一种周期行为,然而单
热工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少难控对象,这些对象往往具有很强的大滞后、强耦合、非线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PID控制无法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智能控制理论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在很大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卫星空间分辨率的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细节信息丰富、地物几何结构明显的特点,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应运而生。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图像分类是面向对象遥感图像处理中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上海交通大学遥感科学实验室依托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基于影像内容的自动搜索和特定目标的变化检测与更新技术研究”(NO. 055115018),设计实现了